作者 / 小 刀
编辑 / 朱 婷
运营 / 狮子座
一部《莲花楼》,成毅彻底在古装江湖里立住了身。收官两年后,播放量依然霸屏全网前十,并且还能在2025年暑期档风云榜杀回前二,甚至被各大卫视二轮、三轮排播,形成“电视台+长视频平台”的双重长尾效应。
所以,当成毅主演的《赴山海》显示9月11日云包场待开抢的消息一传出,大家立刻炸开了锅,第一反应是“这剧能不能爆”,第二反应就是“能不能比《莲花楼》更爆”。
毕竟,这一次成毅不仅要再度披上武侠外衣,还请来了张智霖、吕颂贤这些武侠面孔,剧集的硬件条件摆明了是奔着大爆款去的。更别说,这部剧在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双平台预约人数已突破千万,真正实现了未播先火。
《赴山海》究竟能否复制《莲花楼》的奇迹?还是说它会变成一部“话题大于成绩”的剧呢?太多人都在拭目以待了。
一、“长尾神剧”的炼成公式
回头看,《莲花楼》的爆红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奇迹,而是一整套因素叠加的结果。最直接的就是数据:总播放量逼近85亿,均集播放量大约8200万,热播期结束后还硬生生涨了2845万,这个涨幅单拿出来,足够顶得上一些平台2024年的重点项目。
换句话说,这部剧不是靠剧播期间的爆发力冲上去的,而是播完之后还能保持流量曲线的平稳,做到了几乎所有制作方和平台梦寐以求的“长尾效应”。而为什么《莲花楼》能做到如此成绩呢?
首先,得说说成毅在剧中的角色塑造。《莲花楼》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李相夷和李莲花的双重身份。一个是当年叱咤武林、满腔意气的神话人物,一个是失意退隐、以病弱示人的江湖游医。成毅把这两种状态演得极有层次感,两个人物眼神、姿态、语气都不同,观众一看就能分辨出来。
再加之,这种“双面人生”的设定,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很多观众二刷、三刷,就是因为这种表演值得反复捕捉,既能感受到落差带来的张力,又能在细节里读出人物的情感厚度。
就像《莲花楼》弹幕里,有粉丝总结得很妙:李莲花看似“弱”,实则“稳”,那股隐忍和清醒,才是江湖的真意。以至于这部剧无论是卡段还是解读,都有巨大的内容产出空间。
核心人物立住了,《莲花楼》的剧情设计也很有特点。剧情选择了“单元探案+人物成长”的模式,把传统武侠的快意恩仇换成一件件小案件,用推理和反转推动叙事,每个案子里都折射人性,既有江湖里的残酷,也有隐忍的温情。
这样的叙事结构天然适合长视频用户追更。每一集都有独立的看点,又能在整体线索中慢慢串起来。观众一旦入坑,就会不自觉追下去。而二刷时,大家又能从不同角度理解人物的隐情,这种信息密度给了剧极强的复盘价值。《莲花楼》更像一本可以随时翻回去的小说。
再说到制作。武侠剧最容易让人出戏的地方,就是服化道廉价、打戏套路化,结果观众一看就是“棚里搭景”。但《莲花楼》明显是在质感上做了加分的,美术细节不花哨,动作戏不是单纯的招式展示,而是嵌入剧情,每一次打斗都带着情绪的转折。
比如李莲花与方多病的打戏,不只是切磋,而是人物之间关系的递进,观众既能看打得漂亮,又能看懂打背后的情绪。这样的呈现方式,提升了打戏的观赏性,也不至于让武侠氛围落入古偶剧的窠臼。
当然,剧集能不能爆,还要看平台怎么运营。《莲花楼》在播出时,爱奇艺是给足了资源的,首页推荐、热搜引导、长短视频联动都做到位了。播完之后,也仍然保持高推荐权重,让新观众不断被算法送进来。
很多剧可能在某一个环节强,比如演员话题高、制作精良、宣传给力,但很少能同时做到每个环节都均衡发力。而《莲花楼》做到了。于是,这部剧就像一个模型,把行业里“爆款”三个字真正拆解成了可复制的方法论。
二、武侠+穿越,是奇招还是险棋
说完《莲花楼》的方法论,问题就来了:《赴山海》能不能再现那种奇迹?其实,从纸面条件来看,这部剧的起点绝对就是爆款后备役。
一方面,《赴山海》的故事源头足够硬,改编自温瑞安的《神州奇侠》。在武侠小说圈,金庸、古龙算是双峰,但温瑞安常被称为“第三极”,尤其是《神州奇侠》,有人甚至说它是武侠的集大成。这种文学背景,让《赴山海》天然带着一层经典的光环。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现在年轻用户大多没有看过原著,更多人是奔着“成毅+古装武侠”去的。那么,剧集必须在保留侠义底色的同时,把门槛降到当代观众能轻松代入的水平。
《赴山海》剧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选择了一个很“后设”的方式,剧中设定让现代社畜肖明明穿越进小说世界,成为少侠萧秋水,同时还要和反派李沉舟纠缠。这种写法就像给武侠剧加了一层“二次元滤镜,当下观众能从一个现代人的眼睛看江湖,代入感自然更强。
当然,这也是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好,容易让观众觉得“穿越感太重,武侠味太轻”,甚至破坏原著里的侠义气质。
从演员层面来看,成毅这次的挑战更大也更刺激。他在《莲花楼》已经证明了自己能一人撑起双重身份,这次又升级成了“一人分饰三角”。现代社畜肖明明是个狡黠的小人物,少侠萧秋水则是赤子心的代表,而李沉舟作为反派,得演出那种藏在眼神里的狠劲,无论是粉丝还是路人观众,都会想看他到底能不能稳住。
再到幕后阵容,完全是一张足够稳定军心的牌。其中,动作导演林峰曾是《长津湖》的动作指导,带来的保障是,武侠动作场面不会落入廉价套路,至少在设计和质感上有保障。另外,还有张智霖、吕颂贤这样的资深武侠面孔,前者是《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后者是《笑傲江湖》的令狐冲,这些熟面孔一出现,本身就能唤起一代观众的武侠记忆。
不过,《赴山海》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播出档期“一拖再拖”,原本传的是4月上线,后来推到5月,最后才是如今网传的9月11日。这种延迟带来的风险其实很明显。一方面,前期的热度宣传被消耗了,观众等太久容易心态疲软;另一方面,整个暑期档被空出来,失去了一个观众最活跃的时间段。
等到9月上线,面临的是开学季+主旋律档期竞争,观众的注意力会被分流。换句话说,剧集上线的起跑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
所以,大热未播的《赴山海》,其前景客观来看:“一半确定性+一半不确定性”。确定的是,它有强班底、强演员、强数据支撑,是少有的“剧未播先成话题”的项目。不确定的是,它的创新设定到底能不能被接受,它的档期波折会不会影响初期热度,成毅的表演能否再次被观众真正认可。
三、《莲花楼》的经验能照搬吗?
如果说《莲花楼》告诉行业“爆款是可以被方法论支撑的”,那么《赴山海》就必须回答另一个问题——“这个方法论能不能复制,甚至迭代”。毕竟,很多观众的胃口已经被吊高了,再给他们一碗清汤寡水的“古偶+武侠”,肯定不会买账。
《赴山海》的最大创新就是让现代社畜肖明明穿进武侠世界,成为萧秋水的“分身”。这套设定表面上是个噱头,但如果用得好,则可能成为拉近年轻观众和武侠之间距离的桥。试问,如果有一个和自己一样加班、一样为生活焦虑的社畜,突然站进了刀光剑影的世界,那种代入感会非常直接。
但反过来说,如果剧集把穿越当成搞笑的小品,把武侠变成了现代人开挂,观众就会觉得割裂。这就需要编剧和导演极其精准地把握分寸,既要保留传统武侠的浪漫,又要让穿越设定自然嵌入,不能让人觉得硬拗。
其次是成毅的演技输出。观众对他现在的期待,已经不仅仅是帅就够了,而是能不能继续扛住大男主身份。在预告片里,成毅通过眼神的微妙切换,把三个身份区分得很清楚,这种表演一旦在正片里能持续稳定发挥,必然会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甚至可以预见到,观众会把三重身份剪成对比视频,一个视频里他可能是江湖赤子,下一个就是腹黑反派,这种鲜明的对照效果是制作流量话题的温床。
第三个关键,是宣发能力,《赴山海》想要复制成功,那就需要与《莲花楼》相同的长尾运维。比如,在剧集收官后继续释放内容,比如推角色cut、剧情复盘、主题曲翻唱挑战等,把观众不断拉回来。更重要的是,《赴山海》是双平台联播,腾讯和爱奇艺的运营风格不同,一个长于造话题,一个长于社区运营,如果能实现策略互补,就能让这部剧的生命力更长。否则,两家各自为政,效果反而可能打折扣。
现在不少剧集都有“大IP+大流量+大制作”的配置,但最后却只是一阵虚火,因为它们把所有赌注都压在了先声夺人的大营销上,内容反而沦为工具。《莲花楼》给出的经验是,营销的作用是点燃火花,最后还得看剧本身。
《赴山海》目前已经有了双平台预约人数1000万+的高起点,如果上线后剧情和表演足够硬,完全可能在长尾阶段实现翻倍增长,但如果上线后口碑塌陷,再大的预约数也只是虚火。
最后得说一句,复制成功其实不是简单地照搬公式,而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莲花楼》的长尾效应归根结底是因为不仅讲了一个江湖探案的故事,还在故事背后反复追问“什么是侠”。观众看久了,就会被这种精神内核打动。
真正的江湖从来不是靠噱头,而是靠故事和人物撑起来的,这一点,《赴山海》须牢牢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