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满级人类,只有满级天赋加汗水 | 对话《offer7》总导演吴浩宇

作者 / 张   特

采访、编辑 / 朱   婷

运营 / 狮子座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七季就像一本初入职场成长手册记录。

采访电竞选手Fly时的紧张,与作家张春对谈的渐入佳境与默契配合,当这些与职场成长相关的重要进阶都在《offer》7得到了记录和教导,kk已经开始代入。李宇嘉得到易立竞的“成熟到不像第一次”的赞扬,张泉灵鼓励庞铮组“内容与情绪双重触动”,初入职场的新新职场人们,有了更强劲的一往无前动力。

比起演播室的灯光,《offer》7打动人心的还有对烟火气的关注,民生新闻的暗访与探索,让新闻的价值再一次被大众探讨。

“当摄像机拍到有送货的人员把鸡送到店里,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也都很兴奋,一晚上的蹲守,没有白费”。

总导演吴浩宇高兴地和我们分享着见证实习生李宇嘉和冯程朗完成了“违规售卖活禽”新闻报道之后的心情。

接到爆料、反复打电话沟通爆料人、现场探访后凌晨暗访、拿到实际的证据、跟进爆料人采访......现场采访加直播。如此完整地为观众呈现一条民生新闻的诞生过程,有科普有温度,又不乏新闻伦理的思考,《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七季(以下简称《offer7》)聚焦传媒行业,用“主持人”这个岗位,将职场综艺再次推上了新高峰。

一、真实和初心

“这就是他们(新闻记者)每一天都在面对的职场实际情况”。

从节目议程设计、带教老师选择、实习生选择、观察室嘉宾选择到课题策划的设计,《offer》所有的内容设计,都围绕着真实的传媒行业和主持人工作展开。“我们和带教老师、东方卫视及腾讯视频的导演组开了无数次会,最终确定了8个实战课题。每一个课题确认之后,都要和带教老师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确认”。

吴浩宇一再和我们强调,“真实”是《offer》系列走过七季,最关键的内容核心所在。节目所设计的新闻播报、选题策划、深度访谈、大型活动直播等等都来自于真实的传媒人工作日常。

以民生新闻的报道为例。在确定下课题之前,节目组与SMG融媒体中心记者马跃龙进行过深度的沟通了解,“一方面,保证课题真实感和完整度;另一方面,拍摄过程中不会对实习生的选择做过多的干预”。

以真实为导向的职场内容设计,为《offer7》带来了更加触动人心的名场面。当初出茅庐的年轻实习生拿到线索后没有雀跃,反而心情复杂地坐在车内思考,这条新闻爆出后会不会对店主生计有影响。观众就可以直观且有代入感的感受到了主持人要面对的人文复杂性以及民生新闻对于社会的重要性。难怪专业对口的贺峻霖坐在观察室里感慨自己好像是来参加社会实践的。

20 分钟内完成新闻稿纠错与播报,访谈中应对随时随地突发的提问,激烈的选题策划提案辩论以及真实的新闻实战等等,高压紧张的赛制,也催生出了实习生们最闪光的一面。简历看上去不显山不露水的庞铮,在短时间内使用《庞观者清》,一下走进了观众的视线、在首轮新闻播报中slay全场的张诗雯、遗憾离开,场外落落大方用真诚的态度接受批评的清华学霸张宁宁等等。

“我应该搞不定”,哪怕是从事这个行业多年,已经进阶成为一个成熟的传媒人,吴浩宇聊起第一期就安排实习生们直接实战的场景,也会感叹“压力非常大”。

无论是采访易立竞和梁田还是短时间内完成新闻播报并进行专家连线,都不容易。“他们刚进入这个新公司新岗位,甚至还没熟悉环境”。

真切的共情,带动镜头传递出最大的情绪共鸣。

在观察室的设计上,陈鲁豫、陈辰、柏栩栩、臧熹为专业性保驾护航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对于职场新人而言,一对一职场领路人的重要性。一对一实战教学的细致展开,对于实习生和想要从事传媒行业的观众来说,都是难得的学习教材。

同时,节目组巧妙的邀请专业对口的贺峻霖、非科班出身的杨超越以及自如应对访谈的胡先煦等年轻人,组成了不同的传媒行业视角。尤其是让实习生们去采访胡先煦,又邀请胡先煦坐在观察室观察他们采访自己的巧妙设计,兼顾了嘉宾个性与综艺的趣味性。“算是本季比较特别的一个策划,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希望能够打破观察室和真人秀中间那堵隐形的墙”。

二、普通人,一起打一盘逆风局

“当时,机会真的很多”。

被问起自己进入传媒行业的经历,吴浩宇用了普通两个字来形容,04年读大学,传媒行业处于黄金期,电视节目风生水起,“机会很多,年轻人都能够到各个栏目组去实战”。如今回顾起来似乎已经不算是“普通”。

从机会很多到如今就业市场的求职不易,回到最开始,当我们抛出主持人是否不再被时代所需要、传媒行业又是不是步入黄昏等等问题时,吴浩宇给了回答:我们处在一个充满变局的时代,普通人要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化,迎接挑战,反而成为了我们这一季笃定选择“主持人”这个行业的关键原因。

《offer7》让实习生们自己摸索着给出答案。

“我觉得最惊喜的是庞铮”,吴浩宇告诉我们,作为报名截止前最后一周才递交简历的实习生,从不自信的自我怀疑到积极主动扎实地走出每一步,庞铮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2022年,上戏联考和考研时“双第一”的庞铮因为父亲生病,无奈选择了市场热门“变现”更快的带货主播。 她在直播行业打拼了3年,再次重返主持人行业,她紧张,但更珍惜。无论是快速推进“团播”的选题,还是直播主持单口输出撑满全场,她用连续三次获得考核第一的成绩论证了,只要不下桌,逆风局也能打成顺风局。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节目保留了冯程朗采访易立竞时的鲁莽提问,王昱误把选题发进大群的乌龙事件以及张诗雯因决策犹豫陷入的纠结内耗等等这些有毛边的职场瞬间,以及辞去广东卫视稳定工作的王韵琳,孤注一掷不被家人理解的矛盾瞬间,这些“瞬间”共同构成了《offer7》最动人的成长叙事。

观察室的杨超越深有感触。每个人的职场之路都是一条磕磕绊绊的成长之路——被质疑能力不够拔尖,就默默在话剧里一部一部磨练,被观众讨论就沉浸学习。

比起节目模式的拆解,在对谈的过程中,吴浩宇更关心我们作为观众对于实习生们的看法。他总是关切的追问,“你对庞铮的真实感受是什么?”“你觉得谁的表现最优秀?”

在吴浩宇看来,综艺的观众,也就是将来实习生走进主持人岗位要面对的观众,而《offer7》是她们迈向这个市场评价开始的第一步。“主持人是一个非常吃观众缘的行业”。吴浩宇还透露,节目组惊喜的发现,“观众对于优秀的评价,和专业的带教老师以及观察室的嘉宾反馈,基本是一致的”。

职场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就像带教导师臧熹在张诗雯因为失利沮丧不已时说的,“赢不了才是人生常态”。没有人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别让满级人类这样的笼统词汇,淹没她们的不懈奋斗。失败之后再继续,这就是普通人的真实上升路径。

切换到这个视角,一秒理解了被调侃时长实在有点长时,吴浩宇温和的话语:“我们希望有足够的时长和内容,让实习生的整个努力过程能够被充分展现”。上中下一期三个章节的节目背后,是哪怕没有收获这个offer,也希望能助力实习生们拿下人生其他offer的坚持。

三、勇气和理想

除了群像成长故事,《offer7》最让人惊喜的,还有一群年轻人的热血和理想,以及久违了的,破釜成舟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即便,这一群实习生要面对的被拷问价值的行业困境。在如今融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中,主持人并非只有高高在上的光环职业,这一岗位也有大量超负荷低薪的情况。吴浩宇告诉我们,每年offer 播出之后,对内对外,节目组也都会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职场综艺的最终目的是造星吗?

当我们再次提出疑惑,吴浩宇笑着说道,“有一件事我很触动,杨羚蔚走进面试场的时候,她说,在这里看到这些面试官,就像补上自己十年前错过的那场艺考”。梦想的职业与家人的期待相悖,梦想的职业与现实相悖,怎么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工作了几年,重新选择,这份勇气,是我们想要传达给更多年轻人的”。

吴浩宇告诉我们,从第一季到现在,节目组也会时不时关注实习生们的动态,“大部分人还是在自己赛道上继续工作深耕”。现实没有那么多星光,哪怕回顾主持前辈的职业路径,也一样。

张泉灵从央视离职创业,也曾尝试追随时代大趋势进入带货主播行业;梁田离开主持行业,也在努力探索更多的方向,柏栩栩清华毕业之后,从会计师事务所跨行进入传媒行业。“当下这个时代,包括我们自己也很难为未来做出清晰的十年二十年规划。当下的选择是自己内心所热爱,就很好了”。

从传媒行业到就业大环境再到人生梦想哲学,这些讨论,让《offer7》超越了观察类综艺本身,成为公众审视传媒行业价值的重要窗口。而对于个体而言,我们无法改变时代,但能够一定程度上选择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已经足矣。

“凡间之事美中不足好事多磨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你还去吗?” 

实习生们和贺峻霖同频,用追梦的无限热情给出了回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自己的夜路。”

标签: 《offer7》
没有满级人类,只有满级天赋加汗水 | 对话《offer7》总导演吴浩宇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