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朱 婷
运营 / 狮子座
时间闪回到10月30日,在充满桂花香的重庆,kk去到了一家专注于做团播的公会——长鲸传媒。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家公会的主播们:峻伊、战战、林不染。他们均来自鲸·渝101,下面一栏则是鲸·渝202的成员们,还有鲸·渝303以及更多以鲸·渝厂牌形成的团播介绍。
尽管长鲸传媒是一家今年3月才成立的团播公会,但其公司架构以及对于团播业务的产业链还挺完整。在公司二楼,直播间、服装间、化妆间、新人训练室等一应俱全,正在彩排和正在直播的主播们和手机上看到的画面确实不太一样,除了屏幕前妆发齐全的主播们,还有幕后摄像、灯光、只出声音不露脸的工作人员等等,在正前方是一块蛮大的直播竖屏,此情此景正是当下团播行业最寻常的开工场景,kk一度魂穿此前录制过的一些棚内综艺现场。尤其是摄像的神奇运镜,令首次直击团播幕后的媒体们拍手叫绝。
某种程度上此行也是打破了包括kk在内的一众媒体对于团播的一些刻板印象,最直观的莫过于这个业态的成熟和规范。当许多人仍将直播与“一个人、一个手机、一场秀”的模式划等号时,一股名为“团播”的新势力,在近两年悄然掀起一场供给侧改革。
内容上,除了常见的流行舞蹈团播,还衍生出国风舞蹈、hip hop、二次元等专业舞台级演出;分工上,团播的前台通常需要5-7个主播,幕后则需要搭配1.5倍人数的主持人、运镜师、灯光师、运营,以及妆造、舞蹈、服装等中台部门;制作投入上,不少团播采用跟大型音综、顶级晚会同水平的灯具、音响、摄录设备,对标电视制作水准。于是,高度分工的团播产生多个就业新岗位,成为新的就业蓄水池。
值得一提的是,以抖音为主的平台也发布多项管理规范,持续强力打击传播低俗信息、擦边博眼球、未成年直播、公会不合理压榨主播等不当行为;公会、主播等行业参与者也开始主动剥离暧昧经济。当下,团播逐渐度过草莽期,进入规范发展的2.0时代。
不难看出,这背后,是平台对优质内容的渴求与探索,是机构对长期主义的回归,更是新一代从业者的机遇。在重庆长鲸公会的一线现场,我们得以近距离观察,这场正在发生的、从“流量快消品”到“文化耐用品”的价值重塑之旅,更透过平台(抖音代表)、公会、主播三方视角重新认识团播这一新型文化消费。
一、平台:守护生态,划定红线
所谓“团播”,指的是多人在同一直播间进行舞蹈、唱歌等才艺表演的演艺直播形式,相较于其他直播形式团播明显更职业化。“跟谷子经济一样,也是一个比较流行的新型的文化消费。” 抖音直播业务代表余暖暖的表述,明确将团播从单纯的娱乐消费,提升至具有圈层文化与消费潜力的新业态。
诚然,进入2.0时代的团播不再是个人魅力的单一呈现,而是以近乎工业化生产的精密与投入,将直播间升级为一个融合策划、技术、艺术与运营的“迷你片场”亦或者“综艺现场”。
内容的升维与专业的入场,是平台驱动生态进化的核心抓手。余暖暖在现场播放了一段竞品公会的幕后视频,并强调:“在我们抖音上这样的精品的内容,通常需要至少15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场直播的策划。”这直观地展示了团播的内容门槛。更关键的变化是,前文提及的国风等专业团播内容的引入正拉高行业的的专业度。“近一年到两越来越多专业院团入局,譬如吉林省歌舞院团、陕西省歌舞院团这样的院团来做团播。这些专业老师的入场也是给我们的团播带来了非常多新的观看用户。”
在赋能与扶持上,平台策略呈现出“内外兼修”的精细化特征。 对内,平台为站内已有团播设立了“优质团播内容的标准”,余暖暖介绍:“平台会对优质内容给予流量扶持。”对外,则推出“爱播星途计划”和“艺播计划”,前者面向专业的舞蹈生,后者对接专业院团,为他们提供对应的帮扶。意图系统性地引入“活水”,提升内容供给端的专业密度。
然而,繁荣的基石是合规。今年,平台的治理之手愈发坚定有力。余暖暖的阐述非常清晰:“对团播生态的治理分两个部分,首先是单个直播间内容,我们会对直播间的视觉、服化道、玩法都会进行要求。在直播间外一些主播行为的管理,比如说不能诱导消费我们也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从六大方面要求公会严格遵守平台的规则。如果不遵守,平台也是直接清退处罚。”在后续的媒体问答中,她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任何触犯平台行业规范底线的内容,我们都是坚决说不的。如果有机构想通过擦边低俗的方式获取流量,那么一定是会被这个行业淘汰。” 这番话,显然为所有正在其中和想要入局团播行业的参与者,划下了不可逾越的红线。
二、公会:从观众到从业者,“鲸・渝”厂牌初养成
在平台的蓝图与规则之下,公会更像是那个将理想照进现实的“总工程师”。
“我们是从一个观众投身到直播这个事业里面来的。”说这话的是长鲸传媒的公会会长李帅。在他看来,从另一个赛道入局,首先且最重要的便是自己得热爱这个事业。这家成立不到一年的公会,如今已经拥有鲸・渝厂牌的多个系列团播。
他们坚信“慢就是快”的长期主义哲学。长鲸运营总监李超鹏在分享时,反复强调了这一理念:“我们一直不认同快节奏的做法,反而觉得慢就是快,与其花精力做十个平庸的团队,还不如说把精力花在一个团队上做精做细,与其追求短期的流量高峰,不如说是培养长期的观众信任。”他以旗下“鲸·渝101”团队为例:“我们花三个多月的时间做准备,从创意到硬件打造,再到内容打磨,我们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的踏实。”这种不追逐风口,而是深耕价值的耐心,标志着行业核心玩家的成熟。
这一理念,最终体现在“重资产”的惊人投入上。 根据公会长李帅带领媒体参观时的介绍: “刚才大家看到了我们一个直播间的灯光的设备,大概是在200多台,包括控台等都是目前最先进的设备;拍摄上,除了配置3台固定摄像机(分别拍全景、中景、特写),还专门加了1台专业摇臂;音响用的是专业级的线阵列音响系统。在硬件设施这个板块,算是大量的去投入。”人员匹配上也是尽可能保障每一场团播。据李帅介绍一场直播所需的幕后团队:“一个团队有一个运营,运营负责做策划,有一个灯光师,有一个VJ,有一个摄影老师,一个导播以及一个掌特写机位的。然后我们对于服装和妆造,这两个板块也用了很多心思进行打造。”
这就很难不提及大家很好奇的一家团播公会前期投入成本,每家公会规模不一样,但通常来说会在30万—100万以上不等。可以明确的是,进入2.0时代的团播,为了呈现更加精品化的内容,直播间硬件水平也开始卷起来了。
标准化流程与人性化关怀,共同构成了精密可持续的“操作系统”。 李超鹏将运营工作拆解为“开播前、开播中、开播后”三个环环相扣的板块。开播前,是近乎偏执的彩排:“直播前一天整个团队会进行流程上的整体的彩排,模拟真实的直播场景,尽量保证每个细节都不会落。”开播后,则是雷打不动的复盘:“我们也不会说立马散场,而是组织所有的主播、运营包括专业的指导老师、技术团队一起去仔细的观看直播回放。”复盘的目的不是批判,而是优化。“我们发现观众喜欢某一段有故事的内容展示,那下一次我们做策划的时候就会多准备这类的内容。”
流程之外,是对“人”的炽热投入。“主播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打磨自己的技艺,但依然会保持好自己的热情。” 李超鹏表示公司会为主播配备了专业的休息区、排练房,购买相关保险。成长路径上,他们亦致力于打破主播的职业天花板。“有的主播想尝试其他领域,比如说商演、短剧我们也会主动对接资源。”李帅在回答关于人才流失的问题时也表示:“人与人之间将心比心,如果说一个主播来到你的公司,你用心打造他、培养他、我相信他一直会跟着公司。”
三、主播:团播正成为00后职业梦想的“多元容器”
主播,则是整个产业逻辑的最终承载者与价值出口。
鲸·渝101的00后主播林不染是一名来自吉林艺术学院的科班生,他的入职经历颇具代表性:我们公司与学校进行了一次校企合作,为我提供了一次非常合适的工作机会。”在和媒体分享的过程中,他的字里行间尽显对于团播职业认同感的提升。“我起初是不想来到团播这个行业,但越深入越发现团播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是比较好的,我带着期待而来,也带着对梦想的追求继续努力。”
此次深度参观长鲸公会,kk最大的感受便是:团播这一职业化的背后,是远超想象的努力。比如:林不染,他每天大概需要工作九个小时,包括舞蹈训练、妆造、五个小时直播、复盘等。诚如他的分享:“来到我们公会经过一番切身的体会以后,发现团播这个行业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并非只是有出众的外貌和气质就可以,更重要是要有深厚的舞蹈基础。”公司的系统训练让他从擅长民族舞,扩展到掌握了现代舞、流行舞、爵士舞等多重技能。
(鲸·渝101)
清晰且多元化职业路径,或许正是吸引许许多多像让林不染这样的年轻人进入的核心缘由。诚如抖音直播业务代表所说:“团播是一种载体,对应综艺、短剧包括线上线下的演出,主播可以以此实现多栖发展。”林不染对自己未来的展望亦是如此:“向多栖艺人发展,比如说专业的舞者或者是短剧演员、素人出道等。”
在分享和交流过程中,长鲸公会会长李帅也分享了他们关于主播招募的方向:“目前我们和吉林艺术学院、南京传媒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等等多个院校在进行一些校企合作。当地教育局也在推动产教融合,公司70%—80%的主播都是来自高等院校,当然也面向社会招优秀的人才。”根据李帅介绍,通常招进来主播后,会进入公司的新人训练营,参与第一个周期(7天)的训练,“这一周不管是专业对口的,还是社会上的小白,都会进行一个培训。之后再基于舞蹈、形体、才艺进行考核和筛选。”如此,也更加夯实了团播成为新的就业蓄水池的说法。
总结:团播,一场平台、公司与主播的共生
根据《2025中国网络表演行业团体直播业务现状与发展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团播行业营收预计突破150亿元,较2024年同比增长超20%。诚然,一个全新的团播生态正在构建——它不再满足于瞬间的感官刺激,而是致力于构建长期的情感连接与文化认同。这是用户需求变迁、行业资源迁移与平台生态赋能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平台的规则制定与流量扶持,到公会的精细化运作与商业探索,再到主播的职业化打拼与价值实现,三方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共生关系。
可以明确的是,未来,团播的形态将继续演化。而当潮水退去,最终能留在沙滩上的,必定是那些始终尊重内容、敬畏专业、愿意为长期价值而深耕的参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