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超越班,为市场捧来一瓢源头活水

作者 / 小   刀

编辑 / 阿   笔

运营 / 狮子座

近日,易烊千玺获得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有网友戏称华语影坛“老来得子”,调侃的背后实则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影视行业人才培养难。

过去几年,内娱对新人演员并不算多么友好,有些青年演员甚至连试镜机会都得不到,更别提角色与成长空间。

越是这种时候,人才越发“贵”,挖掘人才的担子也越发重。作为行业内头部公司,虎鲸文娱昨日推出国内首个全娱乐场景演艺人才培养计划“虎鲸超越班”,以全职艺人制度、多栖培养体系和全链路资源,探索适应当下影视行业发展的人才生态构建。

某种意义上,这或许能给市场捧来一瓢久违的、真正能流动的源头活水。

一、直击青年演员的生存痛点

如果要给当下青年演员群体的处境找一句最贴切的总结,大概率是:“不是我不努力,而是行业没位置。”过去都说新人难出头,可现在,新人根本连“出头”的机会都拿不到。无戏可演、无人培养、无稳定保障,几乎成为大部分新人演员的常态。

一方面,头部制作怕风险,中腰部剧集预算有限,低成本项目又更偏向选择熟悉的演员,新人不是没人想用,而是缺口位置根本没有向他们开放;另一方面,国内演员体系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系统性成长通道。

演员不像歌手或舞者,可以靠频繁登台磨出经验,演员的训练必须靠作品、靠角色,没有作品,也就没有成长。但长期以来,运气好的新人演员能遇上好剧组、好导演一把托举,更多人则在漫长的等待中被时间消磨。

更重要的是,演员收入不固定,可以说是杀青即“失业”。这一点对于新人演员来说,也尤其致命。新人没有稳定项目,也就没有稳定收入,甚至不能保证基本生活。现实是,很多刚毕业的科班生,为了房租、为了维持最基本的训练,都在咬牙硬撑。最后因为没有任何长期、稳定、体系化的培养机制,都被迫选择转行。

这些看似个人命运的困境,实则也造成一个行业现象,那就是人才断层。近年来,青年演员储备极为稀薄,频繁出现“观众想看新面孔但无奈只能看到熟面孔”的矛盾。尤其是在剧集类型更加多样化的当下,更加需要大量稳定、专业、有潜力的青年演员储备,而不是临时“捞”来几个人就能解决。

或者说,青年演员急需的不是情怀和鼓励,而是一个真正具备系统训练能力、资源调动能力和长期陪伴能力的机构,一个能给他们稳定收入、明确发展路径、持续作品机会的培养体系。而这,也正是虎鲸文娱看准的现实痛点。

二、“虎鲸超越班”给出的破局之道

在行业普遍“喊痛”的情况下,虎鲸文娱推出了“虎鲸超越班”。某种意义上,它不是一个培训班,也不是一个包装演员的项目,而是一个长期稳定、全链路支持的演艺人才体系。

这一体系的关键优势之一,在于“全职艺人”制度。

大多数新人演员处于“零工经济”状态,有戏拍才有收入,无戏拍就“吃空气”。虎鲸超越班直接选择把青年演员纳入集团体系,提供稳定、持续的收入,给予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岗位”。当收入稳定,生活稳定,演员便更可以沉下心训练,而不是被迫在维持生计和追求梦想之间来回横跳。

与此同时,依托虎鲸文娱全娱乐场景的资源体系,虎鲸超越班将培养从“单线训练”升级为“多栖发展”。很多新人最害怕的就是技能单一,影视项目需要等、试镜需要等,时间大量浪费。而虎鲸文娱手握优酷和大麦娱乐,横跨影视、戏剧、音乐三条成熟业务线。

戏剧舞台能磨技法、影视剧组能磨镜头感、音乐项目能强化舞台掌控力,三条通道互为补充,可以让演员在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真实的舞台、镜头与作品可投入,而不是空洞的训练室和理论课。这种“多场景、多品类、多经验”的能力搭建,也符合全球顶尖艺人体系的核心逻辑。毕竟,演员不是靠某一次成名,而是靠多维度能力构筑自己的职业壁垒。

在kk看来,于青年演员们而言,虎鲸超越班最特殊的一点是定制化培养与全链路资源支持。从专业训练、到选题参与、到实际项目资源、到后续职业规划,虎鲸超越班会根据演员的特质制定不同培养方向,包括适合影视还是戏剧、适合现实题材还是古装类型、适合沉浸式舞台还是影视长周期,都有判断与规划。

虎鲸超越班不是“培养一个人”,而是培养“一类人”。为市场提供具有专业基础、能跨界发展、懂行业生态、具有长期成长潜力的复合型青年人才。当大量演员通过体系化训练进入市场时,行业内的青年演员梯队才能被重建。

最后,从行业层面看,虎鲸文娱敢做这样的系统工程,是因为它具备完整的生态闭环。内容平台(优酷)+线下演出(大麦)+电影与剧集制作能力+艺人培养体系,而“虎鲸超越班”正是这套体系里最关键的“源头”。

而在这样的体系中,青年演员终于不再是行业最脆弱的一环,而是可以扎实成长、稳步发展的职业角色。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

虎鲸超越班的出现,旨在解决青年演员如何活下去并成长起来的生存问题,但它更深层的价值,是为市场带来真正可持续的内容活水。

行业这几年最明显的趋势能打的演员和能用的新鲜面孔在变少,导致整个内容链条出现供给失衡。说得再直白些,市场真正缺的是稳定而专业的演员供给。演员不足,作品自然受限,作品受限,市场活力就被拖慢。虎鲸超越班则从人才端入手,打通培养、训练、产出、舞台呈现等全链路,让演员供给体系重新流动起来。

我们看到,在虎鲸文娱推出“春苗编剧计划”“海纳国际青年导演发展计划”之后,虎鲸超越班的加入,让“编剧—导演—演员”三方的青年人才体系完成了互补式拼图。这种矩阵式人才策略,在国内娱乐产业中并不常见。

以往各机构做项目都像是单兵作战,培养编剧是编剧的事,找导演是导演的事,选演员又是演员的事。但虎鲸文娱尝试的是源头协同,编剧写得出好故事、导演拍得出好作品、演员演得出角色生命力,三者之间形成互哺。长期看,这种结构会重新定义“项目质量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 

而当人才端稳定、可持续、可长线后,剧集市场的创作野心也才可能被激活,变得敢用新人、敢做类型突破、敢去拓宽审美边界。

事实上,虎鲸超越班也象征着国内文娱行业一种新的价值判断。系统培养演员不是为了赚取短期热度,而是为了托起未来十年的影视内容供给。这种视角转向,在行业长期依赖“流量逻辑”的背景下,尤其重要。

我们可以把虎鲸超越班看作影视行业的一个底层基础设施项目,尽管看起来不显眼,却可能决定行业十年后的面貌。在剧集市场不断追问“下一波活水从哪里来”的当下,虎鲸给出的答案是:从人开始,从青年演员开始,从构建一个真正能让他们成长、扎根、发光的系统开始。

而这,也许正是国产剧集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标签: 虎鲸超越班
虎鲸超越班,为市场捧来一瓢源头活水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