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米 奇
编辑 / 阿 笔
运营 / 狮子座
法拉利老了还是法拉利,霍建华十年后再战毒舌赛道,曾经小试牛刀,如今梅开二度,直接一键升级为加麻加辣版。
十年前,霍建华在言情剧《他来了请闭眼》里演毒舌男神薄靳言,十年后来演《他为什么依然单身》的俞瑜,AKA一个 40 岁未婚、龟毛到极致的建筑设计师,把刻薄刻进DNA的沪上精致男,舔一下嘴唇会把自己“毒死”的那种。
多少人是被短视频切片吸引看这部新剧《他为什么依然单身》的,入门必看桥段如:男主患上痔疮流着泪被医生做肛检、沪上反婚大使小嘴淬毒反击所有催婚者、低情商直男开口十句以内得罪所有异性。
对,就顶着一张帅脸来热演“欠儿登”,第一个想到找霍建华做男主的简直是人才。(最好笑的是有人说,华哥像把在如懿传受的委屈都还回来了一样。都不容易,就让哥演爽一次吧。)
话说回来,春节快到了,kk冲正片打算学习一下反催婚金句,好问候大伯二舅和小叔,追平这部剧之后发现,该死的又被国产催婚剧做局了。
打开前:毒舌反怼全世界教学之我自己爽了就行。
打开后:为高智版大龄未婚男女定制的催婚现场。
哭了,即使买下日剧《不能结婚的男人》版权做改编,多处细节1:1还原,历经本土化打造包装后,也会有“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
行吧,单身议题的犀利解构,是国产剧里的时尚单品,也是短视频中的引流密码。哪怕是霍建华和朱珠来了,那些引人疯狂共情的犀利金句,那些时髦清醒的反催婚逻辑,都会变成“剧集精华仅短视频切片15秒可见”。
日剧爆改国产都市轻喜剧,历来不易落地。
一、反婚联盟之mean boy与高知女的故事,小赢一把
《他为什么依然单身》?从剧名就能看出,这部剧最新颖的一点,就是被催婚的主角放在了“他”——男性主人公身上。
时代真是变了,2025年国产剧的催婚压力居然不给到30岁单身女青年了,反而盯着男同胞们找原因:他享受自由,他经济独立,他恐惧责任,他有情感创伤,他的刻薄只是孤独的保护色。
不得不说,这部剧从人物设定、故事背景多方面抓住了时代痛点。
俞瑜老师(霍建华饰演)讨论婚姻,就这样小嘴一张“创”死所有人,金句输出有,且多到可以给N个营销号喂素材,比如:“你结婚就叫别人结婚?结婚是传销吗?还要发展下线?”
通过多回合的嘴炮对打,可以确认此男已看透婚姻本质:
他说:“单身赚的钱都是自己的。”看到妹妹每天要花五个小时在厨房里忙碌,妹夫婚后赚到的钱被妻子、孩子、房子、车子吃掉,俞瑜反给二人判定:可怜。
2025年,在已婚人士需要把珍贵周末全部奉献给家庭时光的时候,单身的俞瑜本人,帮观众列举出了单身的无数个幸福好处:一个人生活,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可以买自己喜欢的衣服。
这种清醒的婚姻观,中老年父母可能听不明白,当代的年轻人可是醍醐灌顶。80后、90后、00后纷纷加入反催婚阵营,如果“婚恋焦虑”逐渐从女性转移到男性身上,一个能代表自己“发声”的嘴替(毒舌版),自然容易引发共鸣。
更何况,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俞瑜的反催婚战友——顾叶嘉(朱珠 饰),在面临催婚这块属于温和抵抗型。姐事业有成,年轻有为,甚是貌美,生活里几乎已经不需要一个男人来调味,而是悦己自爱方为途,最强金句:“单身是我的自定义模式”。
瞅瞅,这就是所谓“单身只是一种选择,而不是被迫为之”。如此婚恋观,这种清醒独立的姿态,比找个人搭伙过日子,令人向往多了,因为前者不一定幸福,但随便找个男人结婚大概率不幸福。
在一众中年偶像剧里,这种精准戳中观众痛点的反催婚联盟,算是小赢一把。
一套反催婚组合拳下来,kk亲测10集来评,爽点拿捏住了,得分项给三点:
一是霍建华的豁得出去,演得再爽也得付出点什么。比如捂着腚流泪被医生做肛检,戴顶绿帽满世界嘚瑟,mean到当面蛐蛐所有人,同时要承受的是再被所有人背地里拉群组团蛐蛐,这种谢尔顿式的生活高秩序奇葩角色,那股发自骨髓的欠劲儿,一般演员轻易拿捏不住。
二是朱珠的稳定发挥。都市高知女性关于悦己、自洽那套理论,通过朱珠不卑不亢的气质演绎,显得格外通顺。当代都市女性工作忙碌,下了班有小姐妹陪同逛街吃饭,还可以独立买下单身公寓及蓝光DVD,接地气又有情调。
最后要给到短视频切片营销手段,你是真能找精华片段啊,是知道扬长补短的。
二、3个得分项,败给女性焦虑公式胡乱套用
话接上文,除了稳准狠击中反婚育焦虑痛点的这些金句以外,各个配角推动的剧情,都市男女的生活状态,索然无味。于是得分项让人看得很爽,冲了正片才发现,故事并没有那么吸睛。
相较于日剧原版通过大量笔墨,通过一个人物来照映日本社会的“独活”模式,当一个人做各种事情成为了普遍现象,社会设施也同步跟上这种新的生活观念。国产版的故事更多时候在本土化的改造下,变得符合另一种国情,很多吵吵闹闹最终都将归于“一起包饺子”。
一言蔽之,不管怎么刻薄了所有人,都会收获一个圆满结局。
于是《他为什么依然单身》的底色,变成一部中式都市轻喜剧,很多时候犀利流于表面,却不能深层剖析。
比如俞瑜一个人看电影、吃烤肉、逛街,享受的同时还具备着深深的孤独,他也渴望加入夏小满和顾叶嘉的朋友圈,会过去邻居家蹭饭、邀请顾一起看焰火。主人公自己既推翻了对搭伙过日子的抗拒,也打破了享受独处生活的习惯。
就像剧集本身,本土化的改造下,试图讨论男性恐婚,但内核并没有跟上时代。
日剧原版的故事,通过个人窥见的,是整个社会普遍单身现象下的深层动因,国产剧爆改的mean boy,段位低了,目前还停留在一味输出金句阶段。
日剧打造的那种经典的性格古怪却坚持单身的男性形象,即便时隔二十年,也和中国社会的文化语境有着错位。
中式现实生活的内核,有着“乡愁是男人的奥德赛,逃离是女人一生的史诗”的社会矛盾,渴望离开原生家庭或固有环境来追寻自我的,鲜少是男性。
近两年国产女性脱口秀的崛起,已经让更多人对“女性逃离原生家庭”的千百种理由达成了共识。
而俞瑜这样40岁未婚的男性,明明通常被期待成家立业,婚姻对他来说更多是资源的整合,并非束缚,也就是中式日常里定义的——结婚是成为“完整成年人”的必经之路,而不是一种自由的丧失。
俞瑜对婚姻的抗拒,仅仅是“看过太多不幸婚姻”一句便一笔带过,男性在婚姻里获利的一面没看到,却把女性的逃离焦虑套在了男性身上。
实际上,他看到的不幸婚姻,或许影响不到他什么。
俞瑜大肆批判“可怜”的妹妹妹夫婚姻,切面呈现是:妹夫钟良川每个月只有2千块生活费,不能自由投资副业,购买心爱之物要偷偷的,周末更要把自由转给亲子时光,妹妹俞洁需要花5个小时照顾全家的一日三餐,还需要把握经济支出,负责育儿,制定全家出游计划等。
前者是一种婚后获利而需要付出的等价克制,后者则是拳拳到肉的剥削。俞瑜这么精明,怎会衡量不出?于是剧中将他单身的原因归结为,不是不找,而是性格困境导致找不到。
这样的角色实在缺乏现实根基,空有嘴毒、清醒、难搞的外壳,用不婚主义来掩饰内心的孤独,实际上探讨起有人就是主动选择不婚,而非被动单身的现实本质,也只是通过金句输出、短视频切片传播,最终把观众骗进来一顿“杀”。
kk承认,在国产剧普遍将30+女性婚恋焦虑作为卖点的创作下,《他为什么依然单身》进行的主人公性转,从男性视角探讨不婚议题,确实带来了一丝新意。
只不过,新颖的外壳下依旧是熟悉的内核,这类题材的国产剧有前辈无数,成则欢喜冤家的爱情,败则是中年古偶换个马甲。所有的“不婚主义”在都市轻喜剧的欢乐氛围中,最终都将克服各自困难,走入婚姻。
猜一下,俞瑜和顾叶嘉最终会走到一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