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不动的餐饮供应商们,开始卷向海外

海外,正成为餐饮供应链企业的聚集地。

本文转载自餐饮供应链指南(ID:cygylzn),作者:梁盼;编辑:方圆。

中餐出海潮正在愈演愈烈,而这背后的供应链大军也在不断加码。

打头阵的是火锅、麻辣烫、冒菜、新茶饮、咖啡、小吃粉面等,它们标准化程度更高、对后厨人工依赖度较低。但眼下,不少中式正餐品牌也加入了这轮热潮。今年2月底,新荣记在日本东京的门店正式开业。3月,外婆家在纽约开出了美国首店。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为餐饮品牌提供配套服务的供应链企业,同样将目光转向了海外市场,多家供应商都在加快拓展海外业务,或设立境外子公司,或成立海外事业部……

供应链也掀出海潮,

有企业出口创汇翻倍增长

代糖供应商三元生物(301206.SZ)最新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三元生物实现了2424.77万元的净利润,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倍多。

对于本次业绩变动,三元生物解释称,这与其积极开发国外市场有关。

而从年报也可以看出,三元生物在2023年新增了50家国外经销商。加大国际市场的开发则使得其国内、国外业务的营收差距进一步拉开。2023年,三元生物国外的营收占比从68.22%提升至74.24%。

除了三元生物这类本就有海外业务的供应商正在不断加码,一些内销为主的供应链企业也在发力海外。比如,速冻巨头安井食品(603345.SH,以下称“安井”)。

尽管海外业务占安井总营收比例仅1%,但它动作频频。2021年,安井正式将境外收入单独列入财报,这部分营收逐年增高,从2021年的0.35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1.28亿元。

今年1月,安井拟冲刺港股的背后,同样有加强海外业务的考虑,当时其发布公告称,为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公司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 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

4月,安井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已于2023年12月成立了集团进出口部,加快推动进出口业务,目前已开发了香港、菲律宾、澳洲、欧洲等国家海外客户。

发力海外业务,也为安井带来了增量。2024年一季度,安井境外收入为4107.53万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7.22%。对此,安井食品称,这与其控股子公司Oriental Food Express Limited、新柳伍、新宏业的境外业务增量有关。

同为速冻企业的海欣食品(002702.SZ)也在布局海外业务。2023年年底,海欣食品曾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其速冻菜肴产品的出口业务还处于早期布局阶段,不过,其未来将继续探索海外市场,将布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

4月,“速冻供应链第一股”千味央厨(001215.SZ)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该公司已有产品通过进出口贸易公司销往国外,未来是否制定出海计划,将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结合业务发展做出综合考量。

肉制品加工企业得利斯(002330.SZ),则盯上了预制菜出海生意。4月底,得利斯发布公告称,拟出资5万英镑在英国设立全资子公司。据其公告,得利斯拟出资成立的这家子公司,主营业务正是销售预制菜产品、低温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等产品以及货物进出口。

紫燕食品(603057.SH)也在拓展海外业务。据紫燕食品2023年年报,其在2023 年 5 月成立了海外事业部,并对澳洲、美国市场进行了调研,成功签订了澳洲的代理协议,与大华集团和创丰集团就美国市场开拓达成战略合作。

专注番茄复合调味品生产与研发的澄明食品则表示,计划以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为起点开启出海之路,再逐步推向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

另一番茄制品供应商冠农股份(600251.SH),已经尝到了出海的甜头。2023年,冠农股份的番茄产品出口创汇同比上涨了139.30%。

据了解,冠农股份的番茄酱以外贸出口为主,受益于去年国际番茄酱价格大涨、消费需求旺盛,冠农股份扩产增收,2023年番茄制品生产量同比增加了101.77%,销量则同比增长了122.90%。

这也带动了其营收、净利双双增长,分别上涨了79.97%、50.44%。冠农股份在年报里指出,2023年番茄产业出口量特别是小包装番茄酱的出口量大幅增长,是公司2023年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

番茄酱的市场行情走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番茄酱生产商走出去。天津企业来客麦食品有限公司在2023年首次出口番茄酱。内蒙古也是我国番茄酱出口的重要地区,当地企业金泰禾农业科技也在今年开始尝试出口贸易业务,把番茄酱卖到了马来西亚。

越来越多的餐饮供应链企业或开始探索布局海外,或已经尝到了甜头,正在不断深化海外业务带来的业绩增量。

内卷不动的供应商们,开始“外卷”了

为何供应链企业争先出海?这背后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国内餐饮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餐饮行业已经步入了微利时代,为了争夺客流,餐饮企业间的价格战也愈演愈烈。下游餐饮商家的利润空间摊薄后,对于降本增效的需求也愈加强烈,传导到上游,供应商们的盈利空间也会被压缩。

目前,多家餐饮供应链企业都陷入了增收不增利、毛利率下滑的增长怪圈。

以三元生物为例,近几年,国内赤藓糖醇产能过剩、供过于求,赤藓糖醇的价格走低,三元生物的毛利率也一路下滑。2020-2021年,赤藓糖醇业务的毛利率均保持在40%以上,分别为三元带来了6.17亿元、15.67亿元的营收。但到了2023年,三元生物赤藓糖醇业务的毛利率已降至-1.11%,净利润更是降到5887.44万元,仅为2022年的三成左右。

海欣食品则陷入了增长瓶颈。2021年到2023年,海欣食品的营收水平逐年增长,净利润却波动频繁。虽然其在2022年扭亏为盈,但2023年净利润仅为227.01万元,同比下滑了96.41%。毛利率情况同样不乐观,2023年海欣食品的毛利率已降至19.68%,而这个数字在2019年还为28.97%。

得利斯则面临着毛利率低下的难题。自2020年以来,其综合毛利率均为个位数。其中,对得利斯营收贡献最大的业务冷却肉及冷冻肉,2023年的毛利率仅为0.50%,而速冻调制食品的毛利率达11.95%。得利斯此番设立境外子公司,也是希望把预制菜出口打造为业绩新增长点。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越来越多餐饮品牌加大投入供应链,把产业链延伸到了上游。当下游客户摇身一变成为了竞争对手,供应商也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客户,将目光投向了海外。

眼下,中餐品牌出海势头有增无减,也让供应商们看到了商机。除了直接出口产品,一些供应链企业也有意为下游餐饮客户出海做供应链配套服务,这也成为供应商出海的另一大契机。

例如,据“咖门”报道,茶咖原料供应商速品食品表示将布局东南亚、欧洲市场,目前已在新加坡建立了海外办事处。该企业不仅计划为国内餐饮品牌出海做供应链配套服务,同时也要开拓海外市场,结合本地人的消费饮用习惯,为当地饮品品牌提供服务。

当然,部分布局较早的企业,看到海外业务带来商机和回报,也愿意继续投入加码。

比如,新茶饮运用较多的柠檬,在西式料理中更为常见,海外餐饮市场的需求量更大,回报也更加丰厚。

根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柠檬生产加工商四川宜宾凯华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表示,国内柠檬市场的蛋糕不算太大,主要消费市场还是在海外。柠檬出海的利润较国内要高出10%到15%,客户也相对稳定。

近几年,不少番茄制品供应商加码海外,也是同样的原因。国际市场对番茄酱的需求旺盛、番茄酱价格的持续上涨,出口番茄酱是一门利润颇丰的生意。

主营大包装番茄酱生产和加工的中基健康(000972.SZ),就在年报中坦言,2023年国内番茄加工企业普遍扩产,国内番茄产品加工总量同比增长了近30%,但由于番茄制品国际贸易价格持续处于高位,该公司旗下的大包装番茄酱产量的订单价格也处于历史高位。

在利润的驱动下,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供应链企业探索海外业务。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