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顺丰、京东等企业加码极兔腹地东南亚,这场竞争背后是电商高增长红利与全球供应链布局的争夺。
作者|小 梅
编辑|刘珊珊
“今年以来,菜鸟已陆续接入服务全球各大电商平台。将持续聚焦全球供应链、跨境物流、海外本地快递与物流科技四大核心板块,服务全球客户。”
在2025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集团CEO万霖向外界分享了菜鸟国际化的最新进展。
在菜鸟国际化加速的步伐中,菜鸟“全球五日达”跨境快线产品进一步提速(从5个工作日提速至5个自然日)、扩容(新增6大欧亚核心国家)。
然而,不久前的9月4日,菜鸟就官宣了在东南亚市场的新动作,“来自中国的电商快递最快3天送达越南、5天送达新加坡和菲律宾、6天送达马来西亚和泰国,运费价格较行业低20%左右。”
这不得不让人将目光投向极兔,作为东南亚物流赛道的老牌玩家,凭借完善的物流网络、高性价比服务,在东南亚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此次菜鸟一口气放出“时效突破 + 价格优势”的组合拳,整套动作像是在与极兔直接对垒,“向极兔开战”的既视感也因此变得格外强烈。
更巧合的是,菜鸟正式官宣的时间点,与极兔发布财报的节奏形成了有趣的呼应,极兔先后于8月29日和9月5日发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公告》、《2025中期报告》。
截至2025年6月30日,实现收入549.8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其中,东南亚市场表现尤为强劲,经调整的EBIT同比增长74%。
然而,在业绩向好的背后,极兔在东南亚正面临来自中国物流巨头日益激烈和直接的市场竞争。
01
极兔东南亚王座遭挑战
据极兔中期报告,在东南亚,极兔2025年市场份额为32.8%,比2024年上升5.4个百分点,而中国和新市场的市场份额为11.1%、6.2%。
2015年8月,极兔在印度尼西亚正式成立,发展至今,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包裹量计,自2020年起至2025年上半年,极兔一直是东南亚市场排名第一的快递运营商。
由此可见,极兔在东南亚不仅市场份额显著领先,行业龙头地位也极为稳固。
极兔由原OPPO印尼CEO李杰创立。
成立之初,极兔采用直营模式,在每个行政区设置配送点,以此来提升配送效率,同时,凭借24小时运输和随叫随到的客服响应,极兔提供了差异化的服务体验,加之老东家OPPO在资源上的助力,极兔迅速在东南亚市场实现了业务扩张和品牌成长。
2016年,极兔的快递网络已基本覆盖印尼全境。随后,企业迅速进军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其他东南亚国家,快速构建起区域性物流网络。通过持续的扩张与运营优化,极兔逐步确立并稳居东南亚“快递一哥”的行业地位。
近年来,东南亚部分电商平台纷纷加码自建物流体系,其包裹承运占比呈持续攀升态势,如今已跻身较高区间,显著挤压第三方物流的生存空间。在此竞争压力下,极兔仍能稳固当前市场地位,核心支撑恰在于其精细化的成本管控能力。
据财报透露,作为独立的电商赋能方,极兔通过整合多平台订单资源,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优势,成功移植中国成熟的快递运营经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同时,极兔推行阶梯式批量折扣方案,规模效应进一步摊薄运营成本。
得益于此,极兔在东南亚的平均单票成本由2024年上半年的0.6美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0.5美元,包裹量大幅提升57.9%。这一成本优势显著增强了对商家的吸引力,帮助极兔在电商自建物流的竞争压力下稳固了市场根基。
但极兔所面临的核心竞争压力,远不止东南亚本土崛起的对手,更来自拥有雄厚资本与丰富经验的中国快递品牌。
02
快递企业扎堆竞逐东南亚
菜鸟的国际战略意图十分明显,近年来,菜鸟一直专注于国际业务。
此次在东亚市场推出的时效+价格组合拳,展现出极强的针对性和进攻性。
菜鸟如何实现这一强势进攻呢?
菜鸟在东南亚投入重资产建设物流枢纽与仓储网络:与Lazada在吉隆坡机场打造超24万平方米的国际物流枢纽;在东南亚多国推动数字化清关;在越南、印尼、马来和新加坡建立智能仓库网络;建立自动化仓储系统等。
在此基础上,菜鸟整合出一套贯通“中国—跨境—本地”的全链路物流方案:国内产业带前置仓一天多次揽收,跨境段直发专线服务,本地端自建海外仓批量补货。
具体而言,菜鸟在东南亚10个核心国家布局协同网络,该网络包括20余个海外仓。当商家选择海外仓备货模式时,商品可提前批量入仓,实现东南亚消费者下单后几日内本地送达;而直发专线则通过优化通关、运输环节压缩时效。
两种模式有效互补,为不同需求的商家提供灵活解决方案。
顺丰在东南亚的起步较早,2010年开始从新加坡进入东南亚。
顺丰在东南亚的拓展策略经历了显著转变:从早期自建物流网络面临本土化挑战,逐渐转向以投资与收购为主的轻资产合作模式。例如,联合成立越南 GS EXPRESS,2021 年收购泰国头部物流企业嘉里 51.8% 的股权等。
但顺丰在该区域的业绩表现似乎并未达预期。
据顺丰2024年财报,2024年,顺丰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704.9亿元,同比增长17.5%,但净亏损约为人民币13.2亿元。
对此,顺丰表示,是由于集团子公司KEX(顺丰控股的东南亚本土快递品牌)因架构重组后进行业务调整,使短期亏损有所增加。
7月,顺丰航空开通“鄂州-阿布扎比-河内-鄂州”国际货运航线,架起一条连通国内、中东、东南亚主要城市的航空物流通道,展现出其对东南亚市场的持续加码与战略进取。
京东同样在东南亚市场加速布局,展现出强烈的竞争姿态。
2016 年进入印尼,随后相继布局泰国、马来西亚与越南等国。
和顺丰类似,京东物流在东南亚初期同样采用自营模式,主要服务于自营电商,后逐步转为为本地和跨境商家提供仓储物流服务,以及一体化解决方案等其他增值服务。
2025年上半年,京东物流进一步加码东南亚一体化供应链物流建设,在马来西亚、越南新开3大自营海外仓,并开通2条中国至东南亚的国际航线。
京东物流还将行业前沿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模式引入东南亚,包括自动化仓储、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等,以确保服务的高效与可靠,助力客户实现降本增效。
除此之外,韵达、申通、圆通等中国快递企业也正加速拓展东南亚市场,形成了中国快递品牌集体出海的竞争态势。
当年,极兔曾凭借“从东南亚进军中国”的逆向路径奇袭中国市场,而眼下,中国快递企业正集体调转航向,掀起一场对东南亚市场的强势反攻。
在2025中期报告中,极兔表示,东南亚包裹的增长,得益于开拓非电商客户、有竞争力的价格、优质服务,在各大快递企业的激烈进攻下,极兔能否凭借其当前优势持续巩固市场份额,值得期待。
03
高增长市场引爆物流战
不过,为何巨头们要在此鏖战?吸引力何在?
从地理上看,东南亚坐拥丰富的港口资源,不仅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枢纽,更占据全球航运网络的重要节点,战略位置突出。
另一方面,则在于东南亚市场清晰可观的增长潜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5年东南亚电商零售市场交易额将达到约3262.6亿美元,同比2024年增长28.5%,电商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升至2025年的24.9%。预计2025年到2029年电商零售市场交易额年复合增长率达18.3%。
快速增长的市场,必然成为巨头必争的竞技场。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商流-物流”的共生关系。
东南亚电商平台的竞争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完全定型,虽然Lazada、Shopee、TikTok Shop等平台激战正酣,但没有形成绝对垄断,各平台仍有机会争夺市场。
物流作为用户体验的关键环节,已成为电商必争的基础设施。谁掌握了高效且低成本的物流能力,谁就能在电商生态中占据价值链上游。
因此,东南亚是其必争之地。
此外,拥有全球完整的供应链能力,也是各快递公司面向未来的竞争壁垒。
万霖指出,全球电商短期面临变化和挑战。但从长期看,随着各国电商渗透率提高、商业形态演化,电商市场仍将持续增长。
这一趋势正驱动物流需求从单一模式转向“跨境直邮+海外仓+本地配送”的组合模式。在此背景下,拥有全球网络和稳定履约能力的物流企业将建立更强的服务优势。
在这场围绕全球物流履约能力的角逐中,东南亚无疑是搭建未来物流优势、完善供应链闭环里,至关重要的一块核心拼图,各快递企业自然不会放弃。
东南亚物流赛道的较量,显然还远未到终局,若细察当下的东南亚电商与快递业态,其热闹的成长态势,与曾经中国市场迎来高速成长前夜的模样,简直如出一辙。
未来中国快递在东南亚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时效比拼或价格博弈,而是不同生态体系在全球供应链能力上的深度角力——谁能更敏锐地捕捉商流动向,谁能在海外仓布局、本地配送整合中形成闭环,谁就能在这片增长沃土上筑牢壁垒。
而这样的动态竞争,最终将加速东南亚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区域内的中小商家降低出海门槛,也让消费者享受到更高效的服务,成为全球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