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Mobile2025年三季度AI应用行业报告:移动端AI应用规模突破7亿大关

DoNews10月28日消息,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5年9月,AI应用市场上移动端和PC端月活跃用户量分别达到7.29亿、2.00亿,其中,移动端原生APP、In-APP AI及手机厂商AI助手整体规模分别为2.87亿、7.06亿、5.35亿,三季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4%、9.3%、1.2%。

增长的背后,与行业发展策略关系密切,过去几个月,各厂商迅速跳过了参数比拼的粗放竞争阶段,竞争焦点转向生态协同模式,一方面,通过性价比的方式实现精调、优化模型,形成一定的节奏打法,以实现模型能力匹配客户需求、拓展应用场景的目标,例如,百度、阿里、腾讯、抖音前三季度大模型更新频率分别为3.8天/次、4.6天/次、6.6天/次、8.0天/次;另一方面,各家均通过云和开发者社区构建自己的MCP服务,截止到10月20日,四大厂商MCP服务已经达到9,384个。

同时,随着不同大模型定价机制持续优化,用户使用黏性持续上升,尤其是“应用插件”模式,已经跃居增长榜首。具体来看,2025年9月,月活跃用户规模TOP 50的AI应用中,In-App形态的插件应用占到31个,可谓遥遥领先,前三位的分别为百度AI搜、抖音AI搜、微信AI搜。

AI应用插件的落地数量继续增加,全行业TOP20 App中,针对有In-App AI落地的App,平均每个App落地2.5个AI应用。相比之下,PC网页端应用、手机厂商AI助手、互联网/AI科技企业原生APP分别为8个、6个、5个。其中,PC网页应用处于增长困境之中,除了DeepSeek网页端、百度AI助手网页端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达到5,252万、3,426万之外,超过85.3%的玩家月活用户量低于50万,且仅24.7% PC网页应用实现正增长。

同时,在月人均使用时长上,互联网/AI科技企业原生APP依旧保持领先,达到117.7分钟,AI应用插件、手机厂商AI助手分别为31分钟、5.3分钟。

此外,从用户表现上来看,原生APP头部格局相对稳定,豆包超过DeepSeek,二者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为1.72亿、1.45亿;腾讯元宝、即梦AI、Kimi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为3,286万、1,012万、967万,紧随其后的豆包爱学(AI学科教育)、AQ(支付宝旗AI健康顾问)、快对AI(AI学科教育)月活用户分别为876万、785万、647万,这三者均为深耕垂直领域的玩家,尤其是AQ APP,在短短三个月里月活用户规模近乎翻倍。

QuestMobile: 2025年三季度AI行业发展摘要

1、大模型加速迭代,效率提升传导至Token消耗降低,标志着行业走向成熟和商业化

2、2025年9月,移动端整体规模突破7亿(原生App+In-App AI),手机厂商AI助手规模达5.35亿,PC端应用整体规模2.00亿

3、移动端应用内部格局固化,原生App入局窗口收窄,In-App AI形态需确保入口的【前置化+场景化】

4、手机厂商AI助手成为智能手机标配,系统级整合推动生态协同

5、PC端整体处于收缩和调整期;网页端是“广度”和“创新”的先锋,客户端是“深度”和“价值”的堡垒,两者需形成协同或互补

6、互联网集团聚焦”AI+业务场景“的融合;手机厂商布局“系统性生态融合”

7、MCP服务推动生态分工,支付闭环开启商业化新阶段

模型升级加速,人均单次Token消耗下降,垂直领域精调能力提升,共同助推移动端AI应用规模突破7亿大关

1、AI市场进入白热化的快速迭代阶段,技术追求从“大而全”转向“精而强”,在成本可控范围内实现性能提升

以头部互联网集团为例,今年1-9月共完成182次模型发布/更新/迭代,平均每5.7天就迎来一次模型升级。

2、大模型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也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推出更精细化、分层化的定价策略

3、产业上游的良性发展在应用层得到有效验证,9月移动端规模突破7亿;手机AI助手的规模是检验上游端侧模型技术的“试金石”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9月,原生App、In-App AI及手机厂商AI助手,用户规模分别达2.87亿、7.06亿和5.35亿。

4、虽然PC端增速放缓,但仍有8个AI应用规模入围TOP50,揭示了AI应用生态的分层与成熟

移动端、手机AI助手负责大规模普及和日常场景覆盖,PC端作为模型能力的“旗舰展示窗”,发挥并展示如长上下文、复杂逻辑推理、多模态等方面的技术能力。

5、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9月,移动端三类形态AI应用月人均使用时长均实现显著提升

其中,插件形态的In-App AI同比增幅达93.8%,数据指向用户期待的是在他们已经熟悉的数字环境中实现“随手可得”AI能力。

6、此外,原生App、In-App AI单次互动成本出现下降信号,是上游模型效率提升向应用端的直接传导,尤其是垂直领域精调的能力

人均单次Token消耗的下降也标志着AI行业进入了一个以“效率提升、成本控制、价值驱动”为特征的新阶段。这是行业走向成熟和商业化的关键信号。

7、MCP服务的开放,让大模型产业从“模型研发”的上游,快速走向“模型即服务”的平台化、生态化发展阶段。一个由多样化、可组合的MCP服务支撑的智能应用爆发期即将到来

移动端应用内部格局固化,融入生态更具可持久性

1、原生App入局窗口收窄,新应用需要考虑做“深垂直”

1.1 移动端两大应用内部格局与上季度趋同,未出现明显变化;亿级体量插件数量占比出现小幅提升,因此融入生态比自建生态更能高效触达用户并验证价值,成为更可持续的模式

1.2 QuestMobile数据显示,三季度接近60%的原生App陷入负增长,对于新入局者或中小应用而言,独立打造一款成功的原生App的窗口正在收窄

1.3 虽同属TOP10阵营,但应用间量级跨度较大,这并非市场不健康的表现,恰恰也为创业者/开发者画出了清晰的跑道,即避开“通用平台”的巨头角逐,做“深垂直”

1.4 垂类应用如抖音旗下即梦AI、豆包爱学及蚂蚁集团旗下AQ App均在三季度展现出良好发展势头:AI的价值正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垂类应用加速释放

QuestMobile数据显示,AQ、豆包爱学、即梦AI三季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83.4%、15.7%和12.1%。

1.5 AQ以AI健康管家为定位,提供诸如疾病咨询、报告解读、健康档案、健康管理等AI服务;并通过生态整合连接真实医疗资源,实现“问到办到”的服务闭环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9月,AQ App月活跃规模达785.5万,3个月内实现7个席位的跃升。

2、插件形态具备载体优势,但入口需满足【前置化+场景化】

2.1 随着通用、高频场景(如搜索)已基本完成布局,In-App AI落地速度有所放缓,未来的增长将更具挑战性,需要向更细分、更深度的场景挖掘

QuestMobile数据显示,在全网25个互联网行业中,各行业TOP 20 App范围内,针对有In-App AI落地的App,平均每个App内有2.5个AI应用落地,较上季度增加0.4个。

2.2 虽然插件形态应用具备AI规模化的载体优势,但内部也存在增长压力:“流量入场券”并不完全等于“增长保障”

QuestMobile数据显示,三季度插件形态应用超半数呈负增长。

2.3 AI搜索是流量转化的“上半场”,商业化破局是决定成败的“下半场” 。其核心在于,如何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可持续的价值闭环

2.4 腾讯小宝AI助手、京东京言的强劲增长印证AI入口的前置化+场景化的必要性,即在用户产生需求的第一现场,提供闭环服务

QuestMobile数据显示,小宝AI助手、京东京言Q3复合增长率分别达52.9%和34.5%,排名分别提升9个席位和4个席位。

手机AI助手从“功能模块”升级为“生态中枢”,通过系统级整合构建全场景体验

1、AI助手已彻底成为智能手机标准服务,完成了初步的用户教育和市场覆盖

QuestMobile数据显示,自2024年9月起,一年内六大手机厂商AI助手规模合计增长6500万,同比增长13.9%。

2、部分厂商如小米、OPPO进入存量用户运营阶段;部分厂商如荣耀、vivo处于市场快速渗透期;未来需要以产品力取代预装优势

极致的产品力包括深刻的用户场景理解、领先的技术(包括端侧模型的响应速度、多模态交互的自然程度)以及开放的生态协同,来赢得用户的主动选择和长期信赖。

3、AI助手从工具升级为全场景智能入口;整合底层的“智慧引擎”等核心技术,打通感知、交互、记忆等维度,最终形成一体化的用户体验和生态合力

系统级调动能力也是互联网企业难以复制的核心优势。

PC端整体处于收缩和调整期,需基于两类应用的不同价值主张,形成协同共生

1、网页端是“广度”和“创新”的先锋,具备不断孕育新增长点的机会

1.1 PC端应用格局慢慢走出“网页端打前锋,客户端守中军”趋势;两类应用并非互相替代,而是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和场景复杂度,形成互补与协同

1.2 QuestMobile数据显示,三季度,75.3%的网页应用面临增长挑战,生存压力沿用户规模由下向上传导,市场处于收缩和调整期

网页应用本身具备试错成本低、迭代速度快、易于传播的优势,可成为AI创新应用的“试验田”和“孵化器”,通过快速上线进行市场验证,不断孕育新的增长点。

1.3 头部互联网集团在PC网页端的优势并非单一因素造成,是生态与流量、模型与技术、数据与场景的三重优势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9月,绝大部分TOP10 PC端网页应用来自头部互联网集团,如百度、抖音、腾讯;百度AI助手、豆包、腾讯文档网页端用户规模分别达3,426万、2,572万和1,854万。

1.4 三季度逆势增长的应用大多落在办公、设计、开发等赛道;PC端作为生产力工具的本质,必须提供扎实专业价值的应用,才能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增长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9月,小艺网页应用复合增长率54.3%,排名上升26位;WPS 灵犀网页应用复合增长率19.7%,排名上升6位,即梦AI网页应用复合增长率15.2%,排名上升4位。

2、客户端是“深度”和“价值”的堡垒,产品实力+生态协同是客户端“新战术”

2.1 与网页端相似,PC客户端应用同样面临较大增长阻力,且出现“小而活、大而困”的现象

QuestMobile数据显示,三季度内,75.0%的客户端应用出现负增长,10万以下客户端出现部分增长,但500-1000万体量客户端集体下滑,可能与功能迭代缓慢、用户体验同质化,或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AI需求有关。

2.2 当前客户端以豆包为领先者,但动态增长数据表明现有格局仍充满变数,产品实力+生态协同是客户端“新战术”

2.3 360AI办公作为唯一正增长的应用(50万以上),其增长依托的是生态内其他应用强力助推,这或许可作为探索路径借鉴

互联网企业聚焦“AI+业务融合”;手机厂商聚焦“系统性生态融合”

1、互联网企业的AI战略是回归业务场景的融合,将AI作为“倍增器”进行的深度融合,旨在加固主业护城河并孵化新增长曲线

2、以高德地图为例,“小高老师”,其本质是一个业务场景的融合中枢,以用户所处的实时场景为中心,无缝聚合多维度服务,形成一个动态、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这种“以场景为中心,融合数据、服务与体验”的模式,正是下阶段AI应用的核心竞争力。

3、作为电商两大代表,淘宝和京东在核心业务上的AI融合走出2种路径,为行业提供了范本

淘宝的融合更“重”,是从“流量”到“决策”的融合;京东的融合更“深”,是“供应链”到“信息效率”的融合。

4、手机厂商则是将AI助手作为“智能中枢”,通过构建开放生态,实现服务能力的融合与智能调度。本质上是“终端、生态与用户体验的融合”

5、此外,与AI耳机、手表等设备深度协同,共同构建一个无缝的全场景体验。这种深度融合不仅拓展了生态触点,更通过增强用户粘性,驱动生态增长

MCP服务推动AI产业从“单点技术竞争”转向“生态化协同”,支付能力打通标志商业化破局

1、AI产业已呈现清晰的生态化演进:各层级在深度专业分工的同时,以“开放”架构从技术到商业的价值循环

意味着AI产业的竞争逻辑已经改变,过去是单点技术的竞争,现在是生态体系的竞争。

2、MCP作为生态开放的关键载体,以标准化接口形成更高效的协同模式,从“重复造轮子”到“专业分工”,激发“组合式创新”

魔搭社区作为主打开放与活跃的社区,据公开资料整理,其MCP服务数量超5400个。

3、其中支付能力的打通,是推动AI生态走向成熟和商业化的一个标志性里程碑,为无数AI应用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打开了大门

4、支付环节的打通,是开启未来“AI原生商业”时代的钥匙;它让交易本身变得无形,让价值传递变得直接,相信“AI即服务”的经济模式即将迎来爆发

2025年第三季度AI应用榜单

1、AI原生APP规模TOP榜

2、AI原生APP用户规模飙升榜

3、PC网页端应用规模TOP榜

4、PC网页端用户规模飙升榜

QuestMobile2025年三季度AI应用行业报告:移动端AI应用规模突破7亿大关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