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光刻胶企业恒坤新材科创板敲钟,总市值243亿元。

DoNews11月18日消息,今日,福建集成电路光刻材料与前驱体材料供应企业恒坤新材在上交所敲钟上市。其发行价为14.99元/股,发行市盈率71.42倍,开盘价为58元/股,上涨286.92%。截至9点35分,恒坤新材股价最高上涨260.91%至54.1元/股,最新总市值为243.08亿元。

恒坤新材成立于2004年12月,致力于光刻材料、前驱体材料等12英寸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填补多项国内空白,配合境内晶圆厂在突破128层以上3D NAND闪存芯片、18nm以下DRAM芯片以及14nm以下逻辑芯片等国外重点技术封锁领域提供光刻材料技术解决方案。

其自产产品主要包括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等光刻材料以及TEOS等前驱体材料均已实现量产供货,ArF浸没式光刻胶已通过验证并小规模销售,主要应用于先进NAND、DRAM存储芯片与90nm技术节点及以下逻辑芯片生产制造的光刻、薄膜沉积等工艺环节。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市场研究统计,在12英寸集成电路领域,恒坤新材自产光刻材料销售规模已排名境内同行前列,2023年,其SOC与BARC销售规模均已排名境内市场国产厂商第一。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6月,恒坤新材营收分别为3.22亿元、3.68亿元、5.48亿元、2.94亿元。其中,公司自产产品销售收入1.24亿元、1.91亿元、3.44亿元、2.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94%、52.72%、63.77%、86.68%,收入和占比逐年增长。

报告期内,其自产光刻材料毛利率分别为39.17%、35.70%、33.47%、36.33%,处于可比公司可比业务毛利率的中间水平,与平均水平接近;自产前驱体材料毛利率分别为-329.59%、-19.91%、-1.56%、9.62%,2025年1-6月随着产量进一步提升,毛利率已由负转正。

报告期内,恒坤新材自产光刻材料中SOC收入金额占各期自产光刻材料收入的比例均超过75%;BARC于2021年实现销售,i-Line光刻胶、KrF光刻胶于2022年实现销售,并均实现快速增长;ArF光刻胶在2024年开始取得部分收费订单,2025年1-6月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截至2025年6月30日,恒坤新材共有员工376名,其中研发人员共73人。

福建光刻胶企业恒坤新材科创板敲钟,总市值243亿元。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