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搜车CTO张帆:大数据AI价值在于场景赋能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我们每天的OCR识别超过25万次,覆盖20几个场景,能为合作伙伴和我们自己带来3万元/天的节省,差不多是100个人的工作量。”大搜车集团CTO张帆展示了大数据与AI应用在二手车检测场景中所带来的巨大改变。

近年来,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相关政策驱动下,国内人工智能已由技术尝试逐渐转入规模化应用。在汽车行业,除了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在汽车制造环节的智能化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入,汽车流通领域也正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渗透。从行业整体来看,大数据与AI正在改变传统汽车生态,向未来模式进化。

数字化转型加快  大数据AI驱动智能化应用落地

自2018年我国汽车销量出现首次下滑,国内汽车市场开始由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行业竞争加剧。与此同时,受宏观经济影响,汽车市场持续下行,面对利润下滑、经营成本增加的压力,厂商与经销商纷纷寻求数字化转型,并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2020年,受疫情影响,汽车线下交易受阻,数字化转型几乎成为从业者们对抗疫情冲击的最优解,而这直接自下而上加快了行业数字化的节奏。

数字化的本质是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基于海量的数据积累,人工智能技术得以应用到生产制造、供应链、营销与销售、交付与服务等汽车产业各个环节。当前汽车产业数字化普及,数据资源不断积累,各产业链之间整合、连接和协作能力增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赋能汽车产业,将重塑汽车产业生态。

“所有的智能化的第一个前提还是要把所有业务流全部在线化,把这些玩家都连接起来。第二个前提当它连接起来,我们其实可以通过一些智能化的场景,能够让这些东西的流向产生变化。”张帆表示,智能化的本质是把原来两个点之间的路径变得更短,然后变得更畅通,把它们连接起来。

大搜车是国内领先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SaaS服务商,在数字化了全国60%以上的汽车经销商后,已构建起涵盖新车、二手车、金融科技服务、保险服务、营销服务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汽车流通产业生态体系。以数字化打通汽车产业链,以大数据应用实现全产业链高效协作,大搜车多年深耕进行基础设施搭建,正不断推进汽车流通产业智能化发展。

基于场景的智能化赋能  展现未来汽车生态

人工智能技术并非拿来即用,基于场景进行融合至关重要。张帆表示,“我们今天进入产业互联网里拼的往往不是绝对的技术能力,而是技术与行业的结合。未来会慢慢从技术壁垒转化为场景壁垒、数据壁垒,因为在不同场景下,足够多的数据就能得到足够好的效果,能快速建立闭环,并不断反复强化。”

大搜车生态覆盖汽车产业多个节点,积累了多个场景下的海量真实数据——通过车牛积累了千万级真实的二手车批发数据,通过大风车积累了千万级零售数据,通过车易拍积累了大量拍卖数据,通过弹个车、wowcar新车直购工厂店、新车二网积累新车交易数据。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大搜车对汽车产业中的不同场景进行智能化改造,同时不断累积真实数据,更新迭代产品。

以二手车交易为例,大数据与AI的场景化赋能已逐步展现出未来汽车生态的雏形。二手车一车一况,在检测环节,传统检测要给车拍照、写明部位、标注损坏点,流程繁琐、花费时间长,通过AI简化,检测师直接通过平台录入信息,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同时能够在检测精度上大幅提升。在估价环节,传统定价师以经验判断车辆价格,与车辆实际价值相差较远,AI大数据基于二手车批发、零售、拍卖,新车交易等海量多场景的真实数据进行计算,精度可高达87%。

在交易环节,传统方式多为车商自行搜索所需车辆,供需匹配难,在大数据AI加入后,“交易决策引擎”一方面对车况、市场供需、资源成本进行计算,另一方面与车商的关注模型进行匹配,可以直接通过真实场景模型预测每台车的成交率。“智能运营系统”则直接对每一个车源画像、对每一个车商画像、对每一个交易场景画像,再通过真人打电话、线下地推、APP的Push推送、短信推送等方式进行精准的商品推荐,让资源合理匹配,让二手车交易更精准、高效。

目前不仅仅在二手车交易方面,新车零售、供应链物流等多个环节都在大数据与AI的赋能支持下发生质变。张帆表示,“我们今年投入做了大量的数字化的技术,有一些还没有应用到产业,是应用在我们自己的内部,然后效率已经带来了非常明显的提升。明年的重点,我们会进一步去把强化我们的数据能力和AI能力推向产业。”

人工智能作为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赋能百业”效应正日益显现。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在全行业加速向数字化、协作化、智能化发展的当下,大搜车将持续发挥产业互联网优势,推进汽车生态链的全局变革。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