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半导体已经成为了国家重点大力支持和发展的行业之一。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作为原动力的半导体行业,特别是芯片,或者说智能芯片在智能化来临的大环境下,成为了重要的推动力量和基础。
在半导体行业的市场中,芯片这个技术“含金量”颇高的领域中,也有不少的优秀国产企业正在迅速发展和崛起。其中,寒武纪既是AI芯片市场备受瞩目的企业,也是A股市场少有的硬科技企业。寒武纪从创立到登陆A股,不过用了四年时间。这样的发展速度的确惊人。
纵观2016年3月成立到2021年3月的五年间里,寒武纪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智能芯片产品,按发布时间看,寒武纪1A(2016)、1H(2017)、1M(2018)、思元100(2018)、思元270(2019)、思元220(2019)、思元290(2020)。按芯片品类看则分为智能终端IP(1A、1H、1M);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思元100、270、290);边缘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思元220)。如此看来,成立5年,寒武纪在“设计自己的芯片”这件事上已达成3大产品线、7个智能芯片产品的成就。除了卖芯片和IP,寒武纪还首创了“AI+IDC”商业模式,开辟了智能计算集群系统这一新的产品线,以丰富自身的生态。
一边开发新技术,一边不忘做好芯片及加速卡产品的适配、认证等工作,寒武纪已经在一点点搭建独特的智能生态。它选择避开传统厂商既有业务、强调兼容性、打造软硬件能力,大致也源于此。
尽管如此,可似乎网友们最为关注的话题还是“华为选择自研AI芯片、失去华为的寒武纪还能不能活”。有媒体曾坦言:“倘若寒武纪牢牢绑定单个大客户,即使在终端IP授权业务上获得数倍营收及利润增长,那它的想象空间也将止步甚至没落”。
华为选择和寒武纪合作,例证着寒武纪的技术过硬。而从2019年起,华为选择自研芯片,这在商业世界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当一个产品的重要性足够大时,大公司都会投入资源进行研发,以期把命门握在手中。华为、英伟达等巨头的入场,也在例证着AI芯片的重要性。
英特尔收购了多家人工智能芯片初创公司,高通、联发科先后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带有人工智能处理功能的SoC芯片产品。可以预见,未来终端智能处理器芯片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现在看来,如果寒武纪当时选择与某家客户深度绑定成为核心供应商,且没能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核心产品技术和中立广阔的客户生态圈,那CEO陈天石曾坦言的“寒武纪朋友遍天下”、“通往伟大芯片公司的赛程很长”等豪情阔论,更可能在时下或者更早就已“泯然于众人”了。
如今,寒武纪要做“中立、独立芯片设计公司、头部IC设计公司”的形态已经成型并已驶入加速轨道。穿越寒武纪,我们可以看到当下企业奋力突破的精神,越来越多的“寒武纪”开始啃硬骨头,他们既勇且稳,富于长远眼光,值得我们等待这些企业的崛起。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