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云”预示信创市场巨变

近日,“国资云”浮出水面可谓在信创市场上掀起巨浪。众所周知,信创产业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自主安全、国产替代已经成为“关键词”。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信创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级。在走向万亿规模的过程中,信创市场到底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在信创产业链中起着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的信创云又将如何发展?尤其是“国资云”的出现,又将意味着信创市场以及信创云产业将发生哪些变化?

图源:《中国信创产业研究报告(2021年)》

变化一:行业信创引发商业模式巨变

根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中国信创产业研究报告(2021年)》预测:信创建设将向行业信创推进 。

信创产业最初从党政市场起步,而迈入2021年,多个行业都释放出了信创建设的信号。

行业信创的排头兵当属金融行业。从去年开始,金融机构就开始以试点形式进行信创实践,今年更是扩大了实践机构的范围。据IDC《中国云系统软件份额报告》中金融行业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排名前两位的易捷行云EasyStack的调研显示,通过对200多家金融行业用户进行需求调研后,50%以上的金融用户会考虑把信创建设和信息化重构两步并作一步走,在信创建设的同时进行技术的替换升级,用分布式替代集中式、云架构替代传统IT架构。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到:“有序推动数据中心、信息系统和办公终端的国产化改造,推进国产正版软件使用。”通过这一消息,不难发现教育行业的信创建设已经提速。

2021年8月底,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国企上云工作完善“国资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国资云”公司将牵头组织搭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推进基地,统筹国资国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顶层规划设计,建立信创适配中心、信创培训中心、信创运维中心、信创备份中心。这一方案的发布意味着国企央企也分批以国资云的形式推进信创建设,数据运营和新基建建设分离或将成为趋势。而且,国资云并非只有天津推行,据悉,浙江、四川、重庆、深圳等地均已开展对国资云的探索。

从产业发展来看,未来随着信创建设向行业信创的推进,而从信创云的角度来看至少预示两大变化:

普适公有云或将演化为互联网行业云,而以数据安全为诉求、私有云为特征、行业应用为业务主体的专属行业云市场将会成为大势所趋。

行业云市场玩家或将出现大量甲方背景企业,甲方背景企业负责数据安全与数据运营,乙方云厂商负责技术产品平台供给,而以往由公有云企业大包大揽甚至运营的商业模式或将随着数据运营与新基建建设相分离成为历史。

变化二:信创云加速信创产业落地

为什么是“国资云”这个事件引发了更多的思考?这要围绕信创云在信创产业中的特殊作用展开。

去年,信创建设主要集中在桌面端,随着技术和产品的成熟,2021年信创建设已经从从桌面端走向数据中心,从桌面应用走向企业级应用。而信创数据中心建设涉及大量核心应用和应用迁移,对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基础设施要求稳定可靠。作为承载企业数字化系统的核心平台,往下对接基础设施,往上承接各类应用,在整个信创产业链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贯穿始终的重要作用。尤其在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快速成熟的初期,信创云平台可以将计算存储网络资源云化,不仅屏蔽硬件问题,还可提升硬件效率,可以说信创云平台的应用是推动整个信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1年4月在业内首个信创云发布会上,易捷行云EasyStack创始人兼CEO陈喜伦就曾大胆预判:“2021年是信创云元年。” 据悉,该公司已经落地了 100+朵信创云。而信创云元年的提出也意味着信创产业走过概念验证阶段,正在加速走向应用落地。根据《中国信创产业研究报告(2021年)》,目前绝大部分信创云应用都是IaaS基础服务,随着相关技术产品的成熟及我国云服务应用整体向SaaS上层迁移,信创云PaaS和SaaS层应用占比也将逐步提高。

变化三:“三大四小”信创竞争格局显现

在信创产业版图上也将产生新的市场格局。据《中国信创产业研究报告(2021年)》报告显示,整体信创领域呈现出“集团”发展趋势,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三大四小”的信创市场格局。而“国资云”这类专属行业云的出现,也使得信创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新格局,但具备国企身份或行业身份可能成为新玩家的准入门槛。

图源:《中国信创产业研究报告(2021年)》

其中,“三大”指的是中国电子(CEC)、中国电科(CETC)和华为,它们率先入局信创市场,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信创最初落地于党政市场,因而有相关背景的企业最先入局,布局较为完善。中国电子和中国电科有着丰富的政府项目运作经验,通过“控股、持股或者战略投资”的方式,率先构建了自己一套较为完善的信创服务产业链。

以中国电子为例,早在2019年就完成了对奇安信、易捷行云、文思海辉的战略投资,补足了在安全、云计算和金融领域的产业拼图,形成了从芯到云再到应用的自主安全完整信创产业链。

而“四小”指的是航天系、中科系、浪潮和紫光。如果说“三大”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信创服务产业链,服务全区域、全行业,那么“四小”就是在信创风口,积极布局局部地区、局部环节、局部市场。

长期来看,随着产业的发展成熟,集团化发展趋势会愈发明显,信创市场份额将走向收敛,向具备技术护城河的头部厂商聚集。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