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杭州亚运会,电竞将作为正式竞赛项目首次登上亚运会舞台。这意味着,电竞已经从小众文化向大众潮流迈进。作为大众皆可消费的体育竞技化赛事内容,电竞行业承载的将不仅只有职业选手们的竞赛梦想,更重要的是,电竞及其衍生产业的巨大想象空间和市场。
《2022 年 1-6 月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竞产业收入为 764.97 亿元,用户规模达 4.87 亿人,在国内的关注度已经超过足球、篮球。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表示,“电竞脱胎于游戏,但和游戏不一样。许多电竞用户其实不玩游戏,但是会看电竞,就是被电竞的观赏性吸引。”
除了赛事观看,游戏陪玩的需求也在增长。根据艾瑞咨询推算,2020年中国游戏技能社交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66亿元,其中游戏陪练市场的表现更为突出,预计在2018年-2022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2.8%,细分市场占比将从2018年的24.7%上升到2022年的37.9%。一位电竞行业分析师表示,电竞游戏用户的明显增加,带动了电竞游戏玩家的“技能提升”和“社交”的需求,以游戏陪练为代表的“游戏陪玩”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合规助力 陪玩行业快速发展
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电子竞技分会秘书长、高级经济师冯惠斌看来,近年来国内电子竞技产业发展迅速,游戏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各个环节逐步完善,产业链也逐渐成熟,但游戏服务行业尚无统一的标准。2022年5月25、26日,”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电子竞技分会‘游戏服务师’职业技能团体标准终审会”在长沙举行,目的即“立足行业,制定标准,促进游戏产业规范、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2022年6月,上海市电子竞技运动协会领导并起草《电子竞技指导员管理规范》及《电子竞技指导员服务能级评价导则》,旨在让规则先行,“陪玩”行业在标准的红绿灯下重回赛场。据了解,相关规范给出了电子竞技指导员这一细分群体的明确定义,及相关专业考核标准,将从思想政治、表达规范、个人认识、时事要闻、法律常识、行业概况、专业技术等方面对从业者进行全方位培养和引导,提升从业人员整体水准和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
行业标准的制定,意味着一个行业的规范与成熟。通过提高电竞陪练、陪玩的门槛,加强职业培训与监管,可以更好的将玩家、企业、政府三股力量拧在一起,将电竞朝着主流文化和商业化的方向不断推进。
2.推动灵活就业 陪玩贡献社会价值
7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以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增动力,其中提到“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平台经济的参与者之一,游戏陪玩及电竞陪练行业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灵活就业,促进消费正循环。
据了解,早在2019年,人社部就已经将“电子竞技运营师”和“电子竞技员”列为新职业。随后,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电子竞技分会发布了《中国电子竞技陪练师标准》,从申报条件、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守则等多个维度给出了明确的描述和规范 。有报道称,已经有约4万人通过了国家电竞陪练师职业资质认证考核。
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及政府也在在积极推动完善电竞人才培养和后续保障体系。通过校企联合,更有体系地帮助电竞选手及陪练师做长期职业规划,为选手和教练提供再教育的通道可能。针对电竞行业职业选手职业生涯较短,不少人退役后生活难以得到保障的现状,电竞企业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退役职业选手实现就业“软着陆”。
同时,各企业代表及高校,也在持续推进共建电竞人才培养平台,并对相关毕业生实施就业促进计划,为行业持续造血、输血。赋能从业者,让专业人才能够凭借更高标准的服务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表明游戏陪玩正积极换挡升级,参与带动游戏产业生态健康快速发展。未来,随着人才体系的培养和建立,从业者也将获得更多社会认同,提升社会更多灵活就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