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链智电正在积极开展海外市场,将在充电服务领域的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带出国门,在全球共享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成果。”7月5日,在京召开的“2023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能链智电(NASDAQ:NAAS)副总裁于翔如此表示。
论坛圆桌对话环节嘉宾分享观点
本届论坛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围绕产业互联网图谱、产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创新等全球产业互联网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观点交锋和实践经验分享,被认为是探讨全球数字经济时代产业互联网融合和创新的“桥梁”。
作为论坛圆桌对话环节的嘉宾,于翔在发言时称,产业互联网的定义并不是一个新的商业体系或者一个新的商业价值,是在原有的体系和价值当中通过产业互联网的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带来新的商业机会,让原有产业中的从业者实现飞跃。
在于翔看来,从油到电的汽车产业变革,不单单是汽车工业的变革,也是能源行业的变革,能源变革的背后则是整个宏观经济和未来发展的变革。依靠产业互联网去实现从C端消费到B端服务的供应链整体变革,才能够让大家共同在变革中实现跨越。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痛点,但是站在产业角度,变革当中必然会有企业消失,会有企业崛起。“我们不希望原有产业链当中的企业消失,而是希望一起共同携手前进,共同享受产业互联网的价值。”于翔说。
于翔认为,不管是大模型、算法还是其它衍生产品的出现,都是为人们提供服务、让服务做得更好的介质。因此,产业互联网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讲,也需要借助物理介质,来实现更好的发展。这对产业链上的企业不仅仅是挑战,更是机遇。
例如能链智电所在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就是在物理介质不断衍生的过程中,实现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物理的不断结合。随着智能汽车发展,无人驾驶逐渐走向舞台中央,在这种物理介质和场景的变化过程中,能链智电把原本车去寻找能源的场景创新为能源找车,通过这种物理介质和技术的结合,给企业助力。
今年以来,能链智电实现业务全面拓展,在光储充一体化、虚拟电厂、自动充电机器人等领域加速技术创新与落地。针对无人驾驶补能领域,能链智电自主研发自动充电机器人,结合深度学习、5G与V2X、SLAM等多项技术,具备自动寻车、精准停靠、机械臂自动插枪充电、自动驶离、自动归位补能等功能和服务,为电动汽车车主提供全天候的智能化、无人化补能服务。
围绕光储充及虚拟电厂,能链智电与储能系统集成商和系统服务提供商海博思创成立合资公司能链海博,布局多元化储能解决方案;同时发布虚拟电厂产品,与清能互联、京能国际等达成战略合作,全面提升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力。为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能链智电控股收购香港领先的光伏能源资产运营商——香港光电,切入香港分布式太阳能电站、香港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
“产业互联网正在深入进整个宏观经济层面和产业发展层面,不同的国家和体制之下的产业互联网发展路径,为下一步产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拓展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更多指引。”于翔透露,能链智电正在积极开展海外市场,将在充电服务领域的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带出国门,在全球共享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成果。
资料显示,能链智电是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为全产业链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充电站选址咨询、EPC工程、运营运维、储能、光伏、虚拟电厂、自动充电机器人等,通过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提升产业效率。截至2023年3月31日,能链智电已连接5.5万座充电站、57.5万把充电枪,单季度充电量达到10.23亿度,占全国公用充电量21%。能链智电2022年ESG报告显示,全年实现碳减排184.77万吨,相较于2021年全年碳减排89.6万吨,提升106.22%。5月,能链智电完成新一轮增发,获香港郑氏家族第三代郑志刚博士、香港老牌上市公司中誉集团(00985.HK)等战略投资。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