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链碳中和事业部总经理翟宇博:能链智电上半年实现碳减排146.3万吨

北京时间12月10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的中国角主题活动——“低碳视角下的数字产业和人工智能”上,能链碳中和事业部总经理翟宇博发表题为《用比特管理瓦特——新能源转型下的碳减排方案》的演讲,介绍了全球油电切换趋势下,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能链智电(NASDAQ:NAAS)如何通过数字化的创新实践,助力交通能源转型并实现碳减排。

该活动由阿里巴巴集团、能链智电联合主办,国家气候变化应对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清华、欧盟亚洲中心联席主席&“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欧盟首席科学家顾问委员会副主席Nebojsa Nakicenovic等重磅嘉宾现场出席并致辞,UNFCCC全球创新中心高级官员、欧洲绿色数字联盟顾问委员会委员Massamba Thioye,阿里云智能集团中东区域副总裁万沧海,南洋理工大学-阿里巴巴新加坡联合研究院院长苗春燕,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漆远等嘉宾做主题演讲,共同分享和探讨数字化及人工智助力碳减排的创新实践。

(COP28“低碳视角下的数字产业和人工智能”主题活动部分到场嘉宾)

翟宇博介绍,交通运输是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2022年全球交通碳排放超过84亿吨,约占全球总碳排放24%,2022年中国交通碳排放超12.58亿吨,约占中国总碳排放10.4%。研究显示,相较于其他领域深度脱碳困难、减碳成本高,交通能源碳减排提升空间最大,预计到2050年中国交通能源电气化率将从3.9%提升至80%。因此,交通能源碳减排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预测,204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1亿辆,到2050年,全球上路汽车将均为零排放汽车。能链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燃油车达峰,达3.27亿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突破5000万辆,占比汽车总体规模将达到15%;预计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4亿辆,届时中国公用充电桩保有数量预计达到2600万根。

翟宇博介绍,新能源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源”——供给侧,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季节性的特点,会对电网稳定运行造成冲击;“网”——运营侧,电量激增,电网压力倍增,电网调节需求显现;“荷”——需求侧,充电补能焦虑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障碍之一,充电服务网络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功率充电设施比例有待提升,受制于电池性能和容量电动汽车里程焦虑仍需破解。

(能链智电翟宇博进行主题分享)

在油电切换典型场景下,作为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能链旗下能链智电在交通新能源数字化领域进行了实践,为新能源全产业链提供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生动的案例。能链智电业务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充电服务,连接充电运营商、新能源整车厂、终端用户;其次是能源解决方案,包括充电站选址规划、充电设备采购、EPC工程建设、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非电服务设施等;第三是创新业务,包含自主研发的充电机器人、售电服务等。

能链智电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为未来全球交通能源互联网打造了“能源大脑”。通过前沿的感知技术、认知技术、预测技术、决策技术、大模型技术和可信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交通能源系统的智慧建投、智慧运维、智慧调度、智慧运营、分布式能源交易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在能源大脑的基础之上,能链智电打造一系列的面向全球市场的软硬件产品和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帮助未来全球的交通能源系统变得更智慧、稳定、低碳、高效。

面向主机厂,能链智电集合交通大数据分析、补能信息实时交互、智能驾驶等技术,打造出一套完整的智慧座舱能源补给解决方案,使用户步入车内就等于进入了智慧出行场景;面向充电场站,能链智电提供SaaS经营系统,帮助充电站经营者通过清晰、直观、高效的方式实现高水平经营。近日,能链智电发布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储能管理解决方案,包括AIPack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及储能云平台,为工商业用户侧合作伙伴提供极致安全、高度集成、高效稳定、智慧管理的储能产品和服务。

面向未来无人驾驶时代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需求场景,能链智电自主研发了充电机器人,汇集多项前沿技术,包括深度学习、V2X、3D视觉等技术及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环境感知设备,实现自主路径规划、车辆控制、自动避障等功能,可以作为固定充电桩的重要补充,提升车主充电补能体验。近日,该充电机器人在浙江安吉开启商业化示范运营。

今年以来,能链智电参与建设多个新能源项目,翟宇博介绍,能链智电建设安吉鞍山重卡光充储换一体站项目,集“光伏、储能、充电、换电”于一体,共提供430个充电车位,458把充电枪及2座重卡换电站,可为当地1800辆重卡及小型新能源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预计年绿电发电量432.8万千瓦时,助力每年实现碳减排约3580.5吨。同时,能链联手皖能打造综合能源港,单日最大可满足2000辆燃油车、80台次氢能公交、576台次充电车辆、300台次换电车辆的供能需求,与传统加油站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6647吨,折合标煤约6658吨,相当于减少7230辆油车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作为新能源行业“连接器”,能链智电链接了上千家充电运营商、主流新能源主机厂、地图服务商等渠道,并为其提供服务,并与行业伙伴共建新生态。今年6月,能链智电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成为中国首家加入SBTi并提出承诺目标的新能源充电服务企业;9月,获得评惠誉常青(Sustainable Fitch)中国境内企业最高得分,在惠誉全球相关的六大行业的87家受评企业中排名第5,亚太地区排名第2;10月,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承诺将支持《全球契约十项原则》。此外,能链智电还入选了WilderHill环境指数(ECO),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该指数有6家中国公司入选,还包括蔚来、小鹏等。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能链智电实现碳减排146.3万吨,同比提升109%;2022年,清洁能源购电量为3.93亿千瓦时,占比高达89.52%。能链智电开展碳普惠创新机制,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快电鼓励用户使用碳账户、获取碳积分、参与碳减排。截至2022年底,能链智电碳账户用户量已达46.3万。翟宇博介绍,能链智电希望助力中国交通碳排放10%,进而降低全国碳排放的1%,让每个人都能用上绿色能源。

据悉,在COP28期间,能链智电还参与了多场活动,搭建专题展厅,展示多款创新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包括自主研发的充电机器人、获德国TÜV莱茵认证的NaaS AC Wallbox、大功率超级充电桩、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等;参与“面向碳中和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话活动、COP28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主题边会等,分享企业的绿色低碳实践。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