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报道,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按 2 个阶段分步实施:
2035 年前,以月球南极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齐备、要素基本配套的综合科学设施。
2045 年前,以月球轨道站为枢纽,建成功能完善、相当规模、稳定运行的设备设施。
他表示,“月球是个起点,国际月球科研站会为以后人类奔向更远的深空,做好技术、物资和智力上的储备。”
国家航天局在 2024 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开幕式上,现场发布了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进展:国际月球科研站新增尼加拉瓜、亚太空间合作组织、阿拉伯天文学和空间科学联盟 3 个合作国家、机构。中国将与合作方共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论证、工程实施、运营和应用等多方面合作。
国际月球科研站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发起,多国共同建设,是在月球表面、月球轨道和地月空间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的天地一体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计划于 2035 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开展常态化月球科学实验资源利用与技术验证;2045 年前建成功能完善稳定运行的国际月球科研站拓展型,开展月基综合科学研究和规模资源利用,支撑人类走向更远深空。
据IT之家此前报道,国际月球科研站由中国牵头建设,已于 2021 年率先和俄罗斯签署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谅解备忘录,后续还有亚太空间合作组织、阿联酋、委内瑞拉、南非、阿塞拜疆、巴基斯坦、白俄罗斯等国家和机构加入。
本文转载自IT之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IT之家通知我方删除,我方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