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以来,AI话题热度不减,各类AI产品层出不穷,从智能语音助手到AI支持下的各类软件应用,AI俨然已经成为了科技风向的代名词。从软件应用到硬件结合,众多的AI产品中,尤以AI耳机这一品类最“卷”。前有讯飞,后有飞利浦、ikko,大大小小数十个品牌卷入AI耳机的战场,推出各式各类的会议耳机,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从官方宣传来看,各个品牌所推出的产品在功能上大同小异,均以会议记录、转写为主,同时,不忘蹭上翻译耳机的热度,毕竟,在功能型耳机领域,唯有以“同声传译”闻名市场的时空壶和以“骨传导”运动耳机出名的韶音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市场。
在翻译耳机领域,时空壶从2016年起便以AI技术深耕翻译算法,同时,基于“自然交流”的初衷,不断创新迭代,从2017年推出的WT2plus到2020年推出的AI同传耳机W3,2024年以前,时空壶可以说是翻译耳机领域的绝对王者。然后现在,随着AI技术的突破和普及,各大品牌纷纷卷入会议耳机市场,与此同时,也试图从翻译耳机的锅里分一杯羹。无论是讯飞还是ikko,均对外宣称自身属于翻译耳机的范畴。但对于体验过几款耳机的用户而言,在翻译方面的差距可以说是云泥之别。
在产品体验上看,以知名度较高的的讯飞Nano+为例,尽管他自称为“翻译耳机”,但在会议耳机的产品核心定位下,其翻译方面的实力基本可忽略。首先是同传听译模式,类似于时空壶W3的旁听模式,但翻译速度却长达20秒甚至30秒,在使用过程中,常存在演讲或展示内容已经进入了下一章节,翻译内容却迟迟没有同步,这对于翻译使用而言,无疑是完全丧失了其实用性。
与Nano+采用同样的“碰瓷”手段的,还有ikko智能耳机,以降噪智能处理为核心,却也将翻译作为了自己的最大亮点。然后,从其主打的三项翻译功能来看,依旧是花拳绣腿式的“堆料”操作。快捷模式下,需要唤醒后按住图标开始翻译,延迟更是达到了10秒以上。双人模式下,需要进行8个繁琐步骤的操作,方能开始。然后,在经过了如此繁杂的步骤之后,却已然需要点按耳机才能进行单项说话,即一方说的过程,另一方只能听,堪称是翻译机的耳机版,换汤不换药的同时,依旧是等待对方完整说完一句话后才开始翻译的尴尬场景,动辄长达十秒以上的巨大延迟让人好不自在。
并非能够翻译语句的耳机就能称作翻译耳机。这是时空壶在创立之初便一直强调的事情,也是许多消费者在接受传播信息时容易忽略的地方。翻译耳机不是耳机加上翻译软件这么简单,更是对自然语句的收音、断句识别、双向传译等多个技术的集合。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国际品牌,时空壶持续引领着全球翻译耳机行业的发展,自2017年创新性的产品技术变革开创出“翻译耳机”这一产品形态,时空壶便一直深耕跨语言沟通领域。2020年,称霸翻译耳机市场的同传翻译耳机W3横空出世,开启了其在全球范围内长达四年的绝对统治。作为同传翻译耳机的王者,在综合实力上,其同声传译功能的准确度达到了95%,翻译的实时性达到了0.5秒低延迟,可以说远远领先于目前的所有翻译工具。同时,其小巧轻便的耳机设计,在便捷性上又区别于翻译机!
在AI同传翻译耳机W3身上,基础功能方面,W3拥有40种语言93种口音的两两互译,翻译速度达到0.5秒,无需完全说完整句话,便可以开始实时双向的同声传译。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像母语一样自然沟通,而摆脱了过去翻译机或翻译软件一人一句,轮流对着机器说的回合感,在沟通过程中,完全无需触碰耳机或点按手机等任何的多余操作,进需要开口说话,耳机便会进行实时的沟通翻译。而追求沟通的自然,也是时空壶创新翻译耳机这一品类的初衷。在功能方面,除了同传模式之外,W3同样支持旁听翻译,适用于听演讲听会议等的听译场景,台上人讲,台下的人们便可以从耳机里听到翻译后的内容。此外,更有手持翻译等适用于旅游问路等短频交流的场景。更多功能意味着更全面的使用场景。从跨语言沟通设备的角度而言,时空壶把专业性做到了极致。
反观当下鱼龙混杂的会议耳机市场,拼凑式的功能堆叠在产品体验上实际上反而是减分项,作为功能型耳机,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将一个点做好做透,提升产品力,加强用户体验才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