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发新型稀土电驱开采技术,实现高效绿色开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近日宣布,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并中试了一种新型稀土电驱开采技术,实现了高效、绿色的稀土开采。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自然-可持续》期刊。

技术优势:
该技术采收率大于95%,相比传统方法浸取剂用量减少80%,开采时间缩短70%,能耗降低60%,氨氮排放量减少95%。这些显著的经济和环境优势使其成为未来稀土开采的重要方向。

项目背景:
稀土是世界性战略矿产资源,风化壳型稀土矿是我国的优势矿种,为全球提供了90%以上的中重稀土。然而,传统的铵盐原地浸取技术存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浸出周期长、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2018年后已被我国禁用。

项目介绍:
为解决风化壳型稀土矿绿色高效开采的问题,广州地化所朱建喜研究员、何宏平院士团队在2023年率先提出了一种绿色、高效、经济和快速的电驱开采技术理念,并完成了原理可行性验证及初步实验成果。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塑料导电电极,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耐电流冲击能力,能够防止电化学腐蚀和减少水电解,极大提高了电驱开采过程的效率。

工业试验结果:
通过60天的通电开采,工业试验的稀土采收率达到了95%以上。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氨氮排放量相比传统开采工艺减少了95%,极大降低了稀土开采的环境影响。

经济分析:
基于技术经济分析,电驱开采技术在不计入环境修复成本的情况下,与传统开采技术的成本相当,但传统工艺的后期环境成本和生态修复费用较高。因此,电驱开采技术展现出潜在的经济可行性和环境优势。

这项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标志着我国在稀土绿色高效开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全球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