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创投管理合伙人王光熙在具身智能与智能驾驶技术创新论坛上指出,核心技术和功能的演进,正有力推动具身智能商业化落地。
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创投管理合伙人王光熙
数据、算法、算力和低成本硬件是机器人发展的核心要素。近年来,这些要素均取得持续进步和突破。数据上,从单一的数据采集走向真实数据、仿真数据、视频数据等多种类的融合运用。算法上,从模仿学习、强化学习、sim2real等各种方法的结合逐步向具身大模型预训练演进。算力上,联想今天在AI PC、AI Phone这些端侧算力新架构上的探索,未来也会向具身进一步延伸。硬件上,不仅有部件和材料的进化,也会引入触觉等新的传感模态,整机未来也会是多形态、多场景长期共存的格局。
这些底层技术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导航、移动、操作这三大重要功能,才能支撑具身在各个场景的应用落地。导航上,要摆脱遥控操作,实现空间感知和自主规划。移动上,过去的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地形上长时间保持高动态平衡是个难题,而今天在限定场景下的移动技术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操作上,是三大功能里难度最大的。比如要打造有复杂操作能力的具身大模型,对高质量数据有很大的需求。比如要在物理上实现精细操作,则需要在小尺寸硬件上的高强度复杂关节,以及操作终端上实现力反馈、触觉、视觉等多模态感知的融合。操作与具身AI的关系最为密切,突破难度最大,但也最有价值。
在商业化进程中,具身智能发展迅速。从下一阶段开始,智能体将逐步采用端到端的大模型驱动,进入限定场景下的各个To B行业。今年可能会是具身进入工厂的元年,在复杂的汽车工业场景实现突破。
在未来更多元化的C端场景里,具身产品需要进一步提升复杂任务拆解和操作泛化的能力;最终我们相信具身智能将由世界模型驱动,向着对物理世界有完整理解和交互能力的智能体演进,真正迎来具身AGI和人类共同生活的新时代!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