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海尚诚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公示贷后合作机构信息。截至5月13日,已有多家商业银行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公布助贷合作名单。
此举旨在落实4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相关监管规定,预计助贷行业将面临洗牌。
具体来看,尚诚消费金融公示的贷后合作机构涉及平安融易(江苏)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蚂蚁智信(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21家。3月份,该公司还曾公布包括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度小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内的产品合作机构信息。
银行方面也在积极披露助贷合作名单。例如,广州银行发布互联网贷款业务合作机构名单,包含平安融易(江苏)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等17家机构。承德银行则公示数字信贷助贷业务合作机构,涵盖蚂蚁集团、京东集团旗下部分公司,并列出一家催收类合作机构——华道数据处理(苏州)有限公司。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指出,助贷合作主体主要分为三类:纯助贷导流平台、联合贷款机构以及融资担保机构。
根据《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总行需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并及时更新调整。同时,《通知》强调商业银行应加强准入管理,确保合作协议分工清晰、权责对等。
刘斌表示,金融机构披露助贷合作机构名单释放了三方面信号:一是监管加强信号,表明监管部门对助贷业务的规范力度持续加大;二是合规发展信号,推动助贷业务向透明化方向发展;三是风险防控信号,通过名单管理有助于更好控制合作机构风险。
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认为,基于监管要求,未来会有更多机构持续披露相关合作机构名单,助贷合作机构的准入和管理将更加规范化。头部助贷机构凭借合规能力和科技优势可能获得更多合作机会,而中小机构若无法满足准入门槛或将退出市场。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金融机构公布助贷合作机构名单是落实监管要求之举,有助于提高助贷业务透明度。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更好地服务消费者。长期看,这将推动助贷业务与实体经济需求更紧密结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