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产业链深度解析

大飞机通常指载客150人以上、起飞重量超100吨的运输类飞机,涵盖民用和军用领域。国内将150座以上客机定义为大型客机,承担干线客运任务。

国外典型代表包括波音737、空客A320等窄体机型,以及波音747、777、787及空客A380、A350等宽体机型。中国商飞开发的C919于2023年实现商业首飞,而C939研发也已启动,标志着中国商用飞机体系逐步完善。

干线客机按机身宽度分为窄体和宽体两类。窄体客机如波音737系列和空客A320系列,宽体客机如波音777系列和空客A350系列。

C919是我国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单通道窄体客机,座位布局为158至174座,航程4075至5555千米,与波音737Max和空客A320Neo竞争。其气动力布局优化,采用更多先进技术,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大飞机制造技术复杂,附加值高,核心技术包括研发设计和发动机制造。我国C919机体结构基本实现“中国造”,由西飞、成飞、上飞等多家厂商分工合作完成。

复合材料在航空制造中应用广泛,C919首次采用T800级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强度和韧性优于T300级材料,应用于后机身等关键部件。

机载设备分为航电系统和机电系统,占整机成本25%-30%。C919采用开放架构IMA平台,联合GE、霍尼韦尔等企业共同开发航电系统。机电系统方面,国内企业正加速自主研发,推动国产替代。

C919目前使用CFM公司LEAP-1C发动机,存在被“卡脖子”风险。长江1000A发动机作为国产替代方案,油耗比LEAP-1C低5%,推力达150千牛,适应高原和高温环境。中国航发正推进其试飞验证。

全球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由GE、CFM、P&W和罗罗主导,四家公司占据全部市场份额。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中国商发规划了CJ-1000、CJ-2000和CJ-500三个系列发动机,分别对应窄体、宽体和支线客机需求。

全球商业客机市场由空客和波音垄断,两家交付量占全球90%。C919成功进入市场,成为少数成功“破局”的玩家。窄体机是主流机型,波音737和空客A320累计销量均超万架。

未来20年全球民航市场预计新增43863架新客机,其中单通道喷气客机占比74.3%。中国民航运输机队中窄体客机占比76.7%,C919产能计划从2024年的50架逐年提升至2029年的200架,累计订单已达1495架。

2023年国内民航客运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全年旅客运输量6.2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35.4万吨。飞机维修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63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86亿元,预计2030年达到1251亿元,其中发动机维修占38%份额。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