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年初以来,碳酸锂价格延续跌势,对新能源市场及上下游企业经营产生深远影响。据数据显示,截至5月14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6.50万元/吨,较年初下跌17.51%;工业级碳酸锂均价为6.39万元/吨,跌幅达16.36%。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供需失衡是导致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供应端,全球碳酸锂产能扩张明显,包括非洲Goulamina、卡玛蒂维项目及阿根廷盐湖新项目等顺利投产,资源供应持续增加。需求端,尽管新能源汽车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且技术路线多元化削弱了对碳酸锂的依赖,储能市场尚未完全释放需求潜力。
当前市场心态以看跌为主,现货价格受疲软需求和心理预期双重影响,仍处于磨底阶段。隆众资讯预测,2026年后高成本产能逐步退出,供需边际有望改善,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或成为价格修复的关键驱动力。
面对严峻形势,产业链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上游矿山企业利润下滑,资源向低成本盐湖提锂和优质锂辉石矿集中。赣锋锂业通过推动低成本项目投产、优化工艺及布局一体化产业链,减轻锂价波动影响。大中矿业则采用资源控制与技术降本策略,在行业下行周期强化竞争优势。
在中下游环节,原料价格下跌虽缓解部分成本压力,但前期高价库存面临减值风险。分析师建议企业通过浮动价格长协、动态调整采购比例及纵向整合资源等方式降低风险。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等企业已形成代表性供应链管理模式。
业内人士强调,锂电企业需从三方面发力:构建弹性化资源保障体系、加快新型电池材料研发储备、提升金融工具运用能力,以实现“资源+技术+金融”协同发展,增强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