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阳性率上升但致病力减弱,专家分析流行特点及防控建议

近期,歌手陈奕迅因确诊新冠停止演出,引发关注。数据显示,2025年4月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7.5%升至16.2%,住院病例阳性率从3.3%升至6.3%。

中国疾控中心指出,当前疫情虽小幅上升但仍处于低水平流行,预计4月至5月波动不会超过2024年夏季,规模性疫情可能性低。

流行株以XDV变异株分支NB.1.8.1为主,免疫逃逸能力增强,但致病力未见显著变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李侗曾表示,本轮感染症状较轻,主要为中低程度发热、咽痛、咳嗽,年轻人3至5天可缓解,老年人需5至7天。

免疫力低下者、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及儿童仍存重症风险。南方省份阳性率略高于北方,或与气候潮湿、人口密集等因素相关。

人群免疫屏障减弱是本轮流行主因之一,自然感染抗体消退及疫苗加强针接种率不高导致防线松动。南方医科大学彭劼提醒,新冠与流感同时感染少见,出现症状需检测明确病因。

抗病毒药物在感染早期使用效果最佳,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广州医科大学蔡卫平建议,出现症状后先自测抗原,阳性尽早服用抗新冠药物。

专家预测本轮流行即将见顶,五月中旬进入波峰,6月5日前后阳性率降至8%至10%,不会影响高考。未来趋势显示阳性率将在6月中下旬降至5%以下。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公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科学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就医和人群密集场所。免疫力较弱人群应主动接种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