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奢侈品市场2025年或继续萎缩,核心品牌业绩下滑

根据贝恩公司最新报告,2025年全球奢侈品市场销售规模预计下滑2%至5%,主因是经济波动与消费者审美疲劳。2024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已同比下滑1%。

美国和中国作为两大主要市场,表现未见明显回暖,可能导致全球奢侈品消费规模进一步收缩。2025年第一季度,LVMH集团除日本外的亚洲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1%,爱马仕增长仅1.2%,香奈儿收入同比下降5.3%至187亿美元,净利润下降28.2%。

亚太地区跌幅尤为显著,香奈儿财报显示,日本和韩国的增长无法弥补其他地区的下滑,尤其是中国市场。麦肯锡调研表明,中国消费者正减少大额支出,奢侈品牌在中国进入求稳甚至收缩阶段。

路易威登和爱马仕等头部品牌新店开设速度放缓,2024年仅新增一家门店,二线品牌则开始关店。南京西路芮欧百货和上海商城出现主力商户退租现象。地产咨询机构汉博商业表示,非综合性商场或独立街铺受关店潮影响最大。

奢侈品牌选址考察趋于谨慎,偏好由经验丰富的运营商管理的高端商场,如新鸿基、华润等。疫情期间曾开放贵阳荔星中心等地方性商场,如今更倾向于一线城市的地标商场。

营销投入随门店网络收缩而缩减,2025年上半年大规模首发活动寥寥无几,小规模展览盛行。Miu Miu增速放缓,普拉达集团财报显示其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60.2%,但低于2024年第一季度的89%增幅。杰尼亚集团也从增长转为下跌。

Burberry在降低部分产品售价后,第三财季同店销售额仍下降4%,第四季度跌幅扩大至6%,全年调整后营业利润仅为2600万英镑。LVMH、爱马仕和开云集团等头部公司同样经历销售额下滑或增幅缩窄。

过去被寄予厚望的品牌在最新季度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业绩滑坡。Burberry和菲拉格慕等转型中的品牌亦未能持续改善运营状况。

贝恩指出,全球奢侈品消费人数减少约5000万,年轻消费者流失显著。高净值人群虽持续购买,但专属性和稀缺性感受下降。千禧一代曾推动行业复苏,但当前缺乏外部推动力量。

奢侈品牌的年轻化和数字化进程已成熟,联名系列、明星合作成为常态。白热化竞争导致审美疲劳,疫情期间对保值款的追逐使设计同质化问题加剧。

频繁涨价将中产消费者推远,富裕人群也开始因设计乏味而减少购买。多个品牌尝试更换创意总监并推出低价新品,Burberry和范思哲宣布降价,但转型效果需时间验证,行业整体问题比单一品牌失误更为深远。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