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姜哲源放弃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创立松延动力专注人形机器人研发。今年4月,公司N2机器人在北京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获得亚军,远超预期成绩。
比赛当天,姜哲源头戴红色发带为N2加油,并积极向观众推销产品。赛后,他将照片设为微信头像。此次胜利带来了大量投资人关注与订单。4月底,仅一上午就收到数十台定金。
资源涌入后,一位曾放弃offer的工程师重新询问加入机会。姜哲源出生于1998年,从幼儿园至博士均在清华大学体系学习,高考以北京市第28名考入电子工程系。
松延动力成立两年获5轮融资,累计超2亿元,投资方包括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等。目前正进行第6轮融资。姜哲源任董事长兼CTO。
创业初期,姜哲源迅速获得3000多万元融资但管理不当,账上资金仅够支撑10个月。他一度认为公司会失败,但通过技术迭代和团队调整度过危机。
松延动力现拥有三款主线产品:通用型“E1”、高动态“N2”及仿生机器人小诺。N2售价3.99万元起,标配开发接口,远低于同类产品价格。
2025年5月11日,松延动力召开生态战略启动大会,宣布N2机器人大订突破1000台,达到年度量产目标。姜哲源表示可能面临产能压力,但强调今年是量产元年。
为实现批量化交付,松延动力已在北京、常州、东莞布局生产基地。创业源于姜哲源高中时的梦想,博士阶段对机器人领域产生兴趣后决定辍学创业。
团队早期成员来自社交媒体,联合创始人胡晨旭为高中同学,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
创业初期进展顺利,但后续因资金管理不善陷入停滞。面对危机,姜哲源重构团队并调整策略,聚焦强化学习技术,最终完成技术迭代。
技术成熟后,姜哲源参考小米产品策略,发布具备后空翻能力的N2机器人,搭配3.99万元低价引发行业热议。尽管牺牲部分毛利,但目标是实现规模化。
朱啸虎公开质疑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价值,称金沙江正批量退出相关公司,其中包括松延动力。姜哲源对此感到无奈,表示金沙江早已退出且投资由张予彤负责。
松延动力订单已突破1000台,客户集中于高校科研与文旅行业。业内人士预测,2025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显著增长,主要应用于科研、导览展览等领域。
姜哲源承认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还需3~5年时间,泛化性是主要挑战。他表示今年目标是打通商业化闭环,实现健康现金流,减少对融资依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