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气温上升,旅游旺季到来,邮轮旅游正悄然崛起。数据显示,今年春运期间邮轮旅客运输量达17.2万人次,同比增长145.6%;五一假期上海邮轮口岸单日出入境近3万人次。
面对市场热度,邮轮品牌将目光投向文化跨界,推出与非遗、汉服等传统文化或商业IP相关的主题旅游产品,如哪吒、乐高等,带动邮轮经济进入新阶段。
尽管邮轮旅行在中国仍属小众,但其核心卖点从海上观光、娱乐设施逐渐转向文化体验。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出境游达1.46亿人次,景点吸引力和文化差异成为影响游客选择的主要因素。
然而,价格竞争也给行业带来压力。2024年暑期部分航线价格跌幅高达30%-60%,多家邮轮公司通过限时优惠、免费WiFi等方式吸引消费者。但单纯依靠低价难以形成长期竞争力,文化跨界成为重要切口。
近年来,文化IP助力旅游增长的现象普遍。例如,“爱达·魔都号”推出民歌、茶文化主题航次;“MSC荣耀号”携手名家开启国学主题航次;“招商伊敦号”面向国际游客推出沿海文化探索之旅。
在细分市场中,亲子游成为焦点。携程报告显示,2024年暑期亲子客群订单占比达35%,研学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75%。邮轮企业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升级产品,如“爱达·魔都号”推出《山海经》亲子互动舞台剧及敦煌数字艺术展;“MSC荣耀号”开设乐高大师课;“海洋光谱号”与巧虎合作打造主题航次。
尽管市场复苏明显,邮轮旅游在国内仍属小众选择。制约普及的因素包括价格较高以及体验痛点,如上下船排队时间长、服务滞后等。此外,简单“贴标签”式文化跨界可能引发新一轮同质化竞争。
专家认为,要实现市场突破,需深度设计文化体验,确保文化元素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并持续创新产品和航线。最终,服务品质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