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TOYS于5月22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主板挂牌上市,花旗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52TOYS创立于2015年,提供多品类IP玩具产品,包括静态玩偶、可动玩偶、变形机甲等。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4年中国GMV计算,52TOYS是中国第二大多品类IP玩具公司,仅次于泡泡玛特。
尽管行业头部的泡泡玛特在资本市场备受追捧,但52TOYS仍需面对差异化竞争的压力。其2022年至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4.63亿元、4.82亿元及6.30亿元,同期净亏损为170.8万元、7193.4万元及1.22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5675.4万元、1910.3万元及3201.3万元。相比之下,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达130.4亿元。
52TOYS的核心收入来源为玩具销售,包括自有IP商品、授权IP商品和外采。授权IP销售占比逐年上升,从2022年的50.2%增至2024年的64.5%。其授权IP主要来自国际知名IP,如蜡笔小新、草莓熊、哆啦A梦等。截至2024年底,52TOYS拥有80个授权IP,超过1400个基于授权IP的SKU。
授权IP虽然贡献了主要收入,但也带来一定风险。由于授权非独家,这些IP也可能出现在其他品牌的门店中,削弱品牌辨识度。此外,授权费用较高导致毛利率低于泡泡玛特,2024年52TOYS毛利率为39.9%,而泡泡玛特为66.8%。
52TOYS正在努力孵化自有原创IP,包括“猛兽匣BEASTBOX”、“胖哒幼PandaRoll”等,但市场反馈有限,销售占比持续下滑,从2022年的28.5%降至2024年的24.5%。
渠道方面,52TOYS更依赖经销商,过去3年经销商销售占比均超60%。自营品牌门店数量持续减少,从2022年的19家降至2024年的10家。截至最新日期,仅剩5家品牌店。
尽管如此,52TOYS计划未来几年在中国开设100多家品牌门店,并在海外市场建立超过100家自营店。然而,在泡泡玛特、名创优品等竞争对手高调出海的背景下,52TOYS的成长性和竞争力仍需进一步验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