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巨头联手推动快充标准化实现40W跨品牌互通

近日,在2025融合快充(UFCS)产业发展大会上,OPPO、华为、vivo、荣耀四大国产手机品牌签署UFCS互授权意向书,标志着中国快充产业从技术竞争转向生态协作。此次发布的UFCS2.0标准实现了40W跨品牌快充互通。

长久以来,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快充行业存在不同品牌手机之间充电协议及线缆互不兼容的问题。部分品牌私有协议长期割据市场,导致用户需为不同品牌设备配备专属充电器。同时,混用非原装充电设备可能导致过热、电池损耗甚至短路,劣质线材的阻燃性与抗腐蚀性差异进一步放大风险。

融合快充UFCS2.0标准在技术层面进行了多项优化,不仅实现了40W无鉴权功率互通,还引入了“反向充电”特性,并将适配器功率主动调节升级为必选项。此举解决多品牌设备充电适配困扰,极大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当前,快充技术已经成为智能手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其发展直接决定了用户体验、品牌竞争力和产业协同效率。统一快充标准不仅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协议割据”困局,还推动产业链实现研发资源聚焦和规模效应释放。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魏然表示,UFCS标准通过统一快充协议这个“小接口”,构建起覆盖数亿台设备的绿色生态体系。

作为缓解续航焦虑的重要方式,快充不仅推动着氮化镓材料、多极耳电池等上游技术创新,更催生出千亿元级规模的配件市场。主流手机巨头纷纷布局快充技术,成为行业标准的重要推动者。

OPPO负责人表示,公司持续推动终端产品与快充技术的深度融合。三安光电披露,公司硅基氮化镓产品已应用于手机快充市场。欣旺达则公布,公司加强品质管理,设计应用快充、双电芯方案于多款品牌手机。

在企业的加速布局下,快充技术加速迭代,市场应用场景不断扩容。目前,快充技术已突破单纯功率叠加,向智能化、生态化演进,其中氮化镓与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推动充电器小型化与高功率输出,同时集成AI芯片动态调节充电策略。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快充市场规模达176亿美元,中国贡献超40%。消费电子仍是主力,智能手机快充渗透率超90%,65W以上机型占比35%,OPPO、vivo、小米品牌合计份额超60%。无线充电加速普及,2025年市场规模或超100亿元。

国泰海通科技资深分析师李轩表示,未来行业发展方向聚焦材料创新与协议统一,UFCS2.0标准落地将重构快充产业价值分配,技术领先型企业有望获得更高溢价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