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电商(002127.SZ)正试图摆脱“吊牌之王”的标签,通过核心类目从品牌授权转向自营模式,以期实现业务升级。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司整体战略、业绩表现及自营业务成为543位中小股东关注焦点。自2023年起,“南极人”品牌已开始将部分核心类目从品牌授权及综合服务模式调整为自营模式,推出包括保暖衣、防晒服、鲨鱼裤等新品,并计划进军羽绒服市场。
线下快闪店已在多地开设,同时谢霆锋代言广告频繁亮相一线城市楼宇电梯间。然而,近年公司业绩承压,2024年营收增长24.75%至33.5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37亿元。
南极电商创始人张玉祥表示,希望将南极人打造为“迪卡侬的价格、优衣库的品类、Lululemon的品质”的国货品牌。回溯过去,“南极人”品牌曾于1998年由张玉祥创立,后借壳上市,逐步发展为覆盖多品类的品牌授权模式。
凭借“卖吊牌”模式,公司收入一度快速增长。2018年至2020年,营收分别为33.53亿元、39.07亿元、41.72亿元,其中2020年“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和“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合计贡献约13.27亿元收入。
但随着品类扩张,品控问题逐渐显现。公司虽尝试加强质量管理,如编写作业指导书、开展品质抽检活动,但仍面临诉讼纠纷与品牌定位模糊等问题。财报显示,2021年至2023年,品牌授权相关业务收入逐年下降,分别为7.47亿元、3.88亿元、2.35亿元。
面对挑战,南极电商启动转型,将“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划分为时尚系列授权服务、战略合作授权服务及自营零售三大板块。针对转型进展,公司提高客户准入门槛,采用白名单邀约制,并加大稽查力度。
截至2025年4月,“南极人”线上店铺近1000家,预计年底恢复至2000家左右。产品端推出新轻奢系列,包含速干衣、内裤、袜子等自采商品以及丰富加盟商产品。营销方面,2024年6月至2025年1月投入2亿元进行广告推广,导致销售费用激增。
张玉祥回应称,未来将优化转化效率,重点放在商品企划和整体营销上。从业绩看,自营业务尚未成规模,2024年自营货品销售收入仅1.89亿元,占比5.61%,当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37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继续亏损1363万元。
此外,公司在移动互联网营销领域布局多年,时间互联公司贡献显著收入。2021年至2024年,“移动互联网媒体投放平台业务”营收分别为30.07亿元、27.95亿元、23.33亿元、27.96亿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