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福建省的故事堪称奇迹。1978年,福建GDP仅为66亿元,全国排名第23位,人均GDP仅273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到2024年,福建GDP已达5.77万亿元,人均GDP达13.81万元,位居全国第四。
这一增长奇迹很大程度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如今,福建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省70%以上的税收和GDP,并孕育出一批龙头企业。
其中,晋江模式成为福建商业逆袭的缩影。上世纪80年代初,晋江陈埭镇居民受归国侨胞启发,开始从事制鞋业。林土秋开设洋埭鞋帽厂(后发展为鳄莱特),第一年即获利8万元。随后,德尔惠、美克、乔丹、特步等品牌相继创立。
然而,早期晋江鞋企以代工为主,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1987年,丁世忠北上销售鞋子时发现,贴牌后的鞋子售价可达原价5倍。意识到品牌重要性的他于1991年创办安踏,并通过签约奥运冠军孔令辉打开市场。此后,晋江企业掀起营销大战,占据央视体育频道大量广告时段。
与晋江的传统制造业不同,宁德代表了新兴产业的成功转型。作为“老少边岛贫”地区,宁德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30元,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1/3。直到21世纪初,宁德制造业产值才超过农业。
宁德时代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局面。创始人曾毓群起初在东莞创业,当地政府多次邀请他回乡投资,并提供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2008年,ATL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首期投资2亿美元。2011年,曾毓群将动力电池业务独立发展为宁德时代,专注于新能源车电池研发。
宁德市政府围绕宁德时代构建锂电产业集群,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2017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整车项目落户宁德,使该市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一极。2022年,宁德GDP突破3580亿元,增速居全省首位。
福建商业逆袭的关键在于“走出去”与“走回来”。福建地形复杂,历史上逼迫人们向外开拓。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曾是世界最大港口之一,明清时期民间贸易亦十分活跃。改革开放后,归国侨胞带回资金和技术,助力家乡发展。
这种双向流动体现在多个领域。如安踏从代工起家,逐步收购FILA、迪桑特等国际品牌,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体育用品公司;宁德时代则通过技术革新和产业链整合,引领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
无论是晋江的鞋业还是宁德的锂电池,都展现了福建人面对困境时的韧性和智慧。正如歌词所唱,“莫怨天,莫尤人,命顺命歹都是一生”,福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逆境中的奋起。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