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宣布拟追加不超过2亿元自有或自筹资金,用于完善华东(芜湖)、华北(天津)、西南(简阳)三大区域供应链基地建设。此次投资旨在落实“高端性价比”总战略,提升零食品类整体自产比例。近期在华东区供应链集约基地南陵零食园区成立了安徽松鼠布特食品有限公司、安徽松鼠星选食品有限公司和安徽松鼠一麦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1000万元、1200万元、2245万元,覆盖饼膨、方便速食、沙琪玛等品类。
由线上平台起家的三只松鼠,主营坚果和休闲零食业务。随着流量成本攀升、平台转化效率下降,公司2020—2023年营收分别下降3.72%、0.24%、25.35%和2.45%,其中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8.61%。
“高端性价比”战略为三只松鼠于2022年底提出,其核心目标是基于市场需求导向、消费者中心定位,通过创新主导及全链路整合重组,实现产品更高品质、更有差异化、价格更亲民,同时叠加品牌力,提升消费者感知价值。
在此战略推动下,三只松鼠借助抖音渠道培育大单品,并通过大规模订单倒逼供应链端实施“一品一链”和“品销合一”策略,成功实现降本增收。2024年,三只松鼠实现营收106.22亿元,同比增长49.3%;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85.51%,创下上市以来最高营收与最大利润增幅。
然而,该战略也对毛利率造成一定压力。财报数据显示,公司毛利率从2021年的29.38%降至2024年的24.25%。销售端降价幅度尤为明显。根据三只松鼠商超业务总经理公开演讲,规模化采购使成本平均降低13%,物流费率由17%降至11%,集团公摊费用由4.7%降至3.2%。招股书披露,2024年,五类核心产品——坚果、烘焙食品、肉制品、果干、综合零食平均售价分别同比下降9.3%、16.5%、14.2%、13.6%和8.8%。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尽管低价可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提升销量并带动营收增长,但若成本控制不力或销售量未达预期,则可能导致利润空间压缩。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一季度,三只松鼠营业收入达37.23亿元,同比微增2.13%;净利润2.39亿元,同比下降22.46%,再次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针对“高端性价比”战略、规模扩张及供应链投资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三只松鼠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此前,三只松鼠在2025全域生态大会上透露正在孵化33个子品牌,涵盖饮料、日化、咖啡、水饮、预制菜、女性用品等多个领域。为支撑全品类拓展,公司在芜湖、天津、成都、佛山等地打造四大供应链集约基地,仅芜湖基地就已布局7个工厂、17条产线。此外,公司通过“一品一链”战略整合全球原料直采资源,力求缩短生产至终端链条。
江瀚表示,目前自建工厂尚未显现明确投入产出比,全品类战略虽具前瞻性,但仍需面对供应链管理、产品质量控制及新品牌盈利等方面的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