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系着经济,是民生的底色,更是经济的脉搏。
知名数字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指出,餐饮业不仅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提供大量基础就业岗位。2024年全国餐饮消费额达5.57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以上。截至2025年,中国餐饮相关企业超过1500万家,若按每家影响10人就业计算,其提供的就业岗位上亿,此外还有约1300万外卖骑手。
盘和林强调,餐饮业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上,更在于其为低技能人群提供基础就业机会。这是社会稳定的“最后饭碗”。然而当前餐饮业普遍面临经营困难,主因是内卷式竞争。
他分析称,餐饮商家需承担水电房租、人工、原材料等刚性成本,还需支付平台佣金、骑手配送费等软性成本。一单20元的外卖订单,到店家手中往往不足15元。为了获取客户流量,商家还需在引流方面投入资金。
成本压力导致部分餐饮品质下降,如淀粉肠替代肉肠、预制菜替代现炒。消费者信心因此受挫,更多人选择自己做饭,或转向更廉价外卖产品,认为即使体验不佳,损失也相对较小。
如何破解困局?盘和林认为平台应承担更大责任。他提到淘宝闪购借并入饿了么之机推出500亿元补贴计划,在用户端和商家端双侧发力,通过直接补贴带动流量和生意增长。
此举对消费者而言获得实惠,对商家而言增加利润空间,从而提升餐饮质量,改善行业竞争环境。但他也指出,仅靠单一平台补贴不够,餐饮业还需多途径开源节流,但涉及劳动者收入部分不应削减,这关乎行业的良性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