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在江苏连云港海州区“好想来”新海云谷店,一名收银员因顾客临时加购商品提议先为顺位顾客结算,引发争执后向该顾客下跪致歉。此事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并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
事后,店铺负责人表示双方已和解,“好想来”品牌官方表示正在处理此事,并将在官方微博公布结果。但至发稿时,尚未有进一步披露。
“好想来”是A股上市公司福建万辰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量贩零食品牌。2023年9月,万辰集团将旗下多个品牌合并统一为“好想来”。截至今年3月,该公司旗下零食零售门店增至15000家,其中“好想来”在营门店达10000家。
然而,伴随业务扩张的还有对基层员工管理方式的质疑。多名网友反映,“好想来”门店存在工作强度大、薪酬低、稽核频繁等问题。中国新闻周刊调查部分证实了这些说法。
江苏省扬州市一家“好想来”门店主管孙清透露,普通员工月薪约3500元,主管约4500元,远低于江苏省2024年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6509.5元。公司不主动缴纳社保,仅提供自愿缴费选项,多数员工选择放弃。
店内最繁重的工作是补货与整理货架,员工经常加班至凌晨一两点,且加班费仅为15元/小时。“先进先出”原则要求每日营业前重新排列商品,确保生产日期靠前的商品优先销售。
此外,员工每月仅休息两天,用餐时间仅半小时,日常工作中还需面对频繁稽查。“稽查一周能来好几次,只要发现不规范的地方就拍照上报扣分。”孙清表示。
一份疑似规章制度文件显示,“好想来”实行积分考核制度,每月满分为100分,每扣1分扣除5元绩效提成。连续三个月低于80分者将被辞退。扣分项包括未检查商品日期、未按时开关灯、空调、电视及音乐等。
另一份《稽核部红黄牌机制》文件显示,涉及商品过期等行为定义为“红牌”,属严重违规,罚款最低1000元,严重者可解雇或闭店;“黄牌”行为则包含吃零食、倚靠货架、不尊重顾客等,罚款从50元到500元不等。
中国新闻周刊联系“好想来”官方询问此事是否与管理制度有关,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两名自称为“好想来”高管人员方新与张伟证实网传文件部分内容,并称稽核分为线下与线上两种方式,通过远程视频监控进行巡检。
方新解释,“红黄牌”机制用于监督区域内的加盟店运营情况。若区域30家门店平均分低于80分,则视为不合格,相应处罚针对具体店铺执行。
最新版“红黄牌”机制条款由20项增至26项,新增内容如“公司人员在巡店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三次“黄牌”换算为一次“红牌”,享有政策补贴或奖金的门店如出现多次违规,补贴将减半甚至取消。
线上巡店表单对应《门店员工工作指引》,共60项条款,其中18项为员工约束性规定,包括禁止双手抱胸、手插口袋、不留胡须、不戴帽子、不得在卖场坐着、趴着、倚靠货架等。
方新认为,员工投诉多源于门店自主管理措施,而非品牌总部直接干预。“如果门店店员遭顾客投诉,‘好想来’将对加盟商罚款,再由加盟商处理店员问题。”
“好想来”制定严格管理制度的原因在于管理超万家门店的加盟体系,“很多加盟店享受补贴,必须严格执行规范,否则予以闭店整改或取消加盟资格。”方新补充道。
相比之下,员工奖励机制较为薄弱。据孙清介绍,获评“优秀门店”的店铺,每位店员仅获得100元奖金。
“好想来”以“0加盟费、0选址费、0管理费、0服务费、0配送费,2万元保证金”的加盟模式吸引市场关注。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签约门店达1.5万家,其中在营门店1万家。
今年一季度,万辰集团营收108.21亿元,同比增124.02%,净利润3.88亿元,同比增461.70%。量贩零食业务贡献营业收入106.88亿元,净利润4.12亿元。
中国休闲零食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2.39万亿元,“好想来”业绩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但企业内部并不平静。3月3日,董事长王健坤曾被国家某监察委员会留置、立案调查,5月26日解除留置并恢复履职。随后公司多名股东陆续减持股份,包括其姐姐王丽卿、副总经理及第二大股东实控人王泽宁。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昕栋指出,“好想来”现行员工罚款机制缺乏法律依据,违反《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后的相关规定。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44小时,特殊原因延长不得超过每月36小时。“好想来”员工长时间工作涉嫌违法。
吴昕栋强调,用人单位未主动为员工缴纳社保也违反社会保险法强制规定。线上巡店表单中大量细致的行为规范,若超出合理管理边界,可能侵犯劳动者基本权利。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李维华认为,“好想来”的严格管理制度在连锁企业中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应配套更高薪资、更充足休息时间及更好福利保障。
“员工付出与回报失衡易引发心理问题,进而导致频繁离职、服务质量下降、品牌形象受损等后果。”李维华补充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