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货运业作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支撑,依靠3800万公路货车司机承担全国七成以上的货运量。然而,在竞争持续加码的背景下,运费水平普遍偏低,工资拖欠问题频发,货车司机群体面临诸多从业困境。
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个部门已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以保障货车司机的权益。2025年7月初,《关于加强运输途中意外伤亡货车司机帮扶救助的通知》发布,提出为货车司机提供因意外伤害或突发重大疾病等情形的保障措施,并鼓励各地加大补助力度,为货车司机赠送职工互助保险。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5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多数货车司机认为当前运费水平偏低,且2024年整体收入较前一年有所下降。此外,货主拖欠运费以及高强度劳动成为货车司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尽管存在上述挑战,货车司机在蓝领职业中的收入排名仍相对靠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下属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指出,2023年蓝领群体月均收入为6043元,其中货车司机月均收入达7641元,位列第二。
《2025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进一步表明,货车司机的月均收入集中在5000-8000元之间。具体来看,66.89%的受雇货车司机月均工资在5000-10000元;而个体经营货车司机收入差距较大,其中19.22%的个体司机月收入在3000-5000元之间,另有14.76%的个体司机收入位于10000-15000元区间。
有行业人士指出,个体经营货车司机的收入差距主要源于货源获取能力及议价技巧的不同。部分司机能够合理安排车辆运营,获取较高收益,而另一些司机则可能因被动接单而影响整体效益。
目前运力分布也呈现区域不均衡现象。例如,长三角地区运力需求大、运价相对较高,而其他地区可能存在运力过剩的情况。不同季节也会带来变化,如荔枝旺季期间广东地区的道路运输需求会显著上升。满帮等数字货运平台为此提供信息指引,部分司机能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但也有不少人未能充分掌握相关信息。
个体经营司机对运费低和费用拖欠等问题尤为敏感。调查显示,94.05%的个体经营司机反映运费水平偏低,且相较于受雇司机,他们在权益保障方面更为薄弱,同时还承受较大的运营压力。
根据《报告》,货车司机群体中个体经营者占比达到60.83%,其中超过三成的个体司机仍有车贷未还清。同时,货车司机的工作强度普遍较高,约四成司机月均出车天数超过26天,三分之一的司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
中外运物流华北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车轶表示,随着供应链时效要求的提升,货车司机面临更高标准,但收入却呈下降趋势,这成为其从业压力的重要来源。
此外,货车司机年龄结构偏大也是行业现实。数据显示,与2024年相比,46岁以上司机比例增加,35岁以下从业者比例下降,84.38%的货车司机年龄分布在36-55岁之间。
前述业内人士指出,年龄结构限制了司机应对激烈行业环境的能力。年轻司机通常更善于捕捉信息化、数据化机会,而年长司机则更多依赖过往经验,这种差异导致司机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指出,尽管货车司机收入在蓝领群体中处于前列,但整体工作压力巨大。加之企业面临的营商环境变化和交易规则不明晰等问题,行业内纠纷频发。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提升货车司机的就业质量。
数据显示,货车司机面临的最主要纠纷来源于运费拖欠,占比高达75.77%。部分货运平台已在协助司机追讨欠款方面发挥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
以满帮为例,该公司通过设立服务热线、客户体验中心、对接属地工会、引入人民调解等方式帮助司机处理运费纠纷。2024年,平台共调解纠纷230万起,一次解决率达到96.5%,累计为司机追讨运费9.91亿元,涉及2万多个订单。
除满帮外,福佑卡车也在优化结算流程。公司直接连接上游货主和司机,确保卸货后6小时内完成结算,减轻司机的资金压力。此外,公司推出司机信誉评估机制,经评估合格的司机可根据自身情况申请预支费用,通常可提前获得50%的运费。
在货源管理和运价调控方面,满帮上线异常低价阻断功能,防止货主恶意压价,并通过多种机制引导合理报价。同时,司机也可自主调整报价,提高灵活性。对于超载超限货源,平台每日平均拦截1.2万票。
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司机由于担心失去订单,往往接受临时增加货物量的要求,尽管这可能导致罚款风险。此类行为反映出司机在生存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总体来看,各类货运平台正通过大数据和科技手段,重新构建市场规则,为个体经营货车司机提供更多维权渠道。
与此同时,整个行业正处于快速变革阶段,货车司机也需要不断提升技能,以更高效的方式获取货源。目前已有57.44%的个体经营司机通过数字货运平台寻找货源,凸显平台在维护行业公平性方面的关键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