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智飞(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P300智能无人机可在无GPS信号的复杂环境中自主探索飞行,完成勘探、测绘、巡检等任务。该技术为工业安全生产提供关键支持,代表中国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又一突破。
2025年5月,微分智飞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及天使+轮融资,由光速光合领投。一个多月后,公司再获上亿元Pre-A轮融资,光速光合继续追加投资。
光速光合合伙人朱嘉表示,微分智飞并非一家单纯提供无人机的公司,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具身智能形态的空中机器人。其产品在地下岩洞等无GPS信号环境中自主完成任务,打开了广袤的市场空间。
微分智飞创始人、CEO高飞出生于1993年,为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长聘副教授。他在空中机器人自主导航领域深耕多年,取得多项国际首创成果,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
高飞表示,创业是其一直以来的愿望。过去十余年研究空中机器人自主导航及集群领域过程中,他逐步接触到应急救援等实际需求。因学术成果未能走向产品化而回绝应用方的经历,促使他加快推动技术成果落地。
微分智飞聚焦矿山、林场、轨道交通等高危场景,提供自主飞行无人机解决方案。2024年,公司成立前曾用实验室样机为某矿业集团研究院测试任务,第二次测试即实现全程自主飞行。
团队核心成员包括高飞与浙大校友刘志洋。高飞负责整体战略和技术方向,刘志洋任COO负责运营和生产规范制定。公司成立后,逐步获得资本认可。
与传统无人机依赖GPS信号和人工操控不同,微分智飞产品可在无网络连接环境下自主导航。其核心在于自主研发的全自主探索算法,使无人机具备AI决策能力。
高飞介绍,传统无人机需依赖目视或摄像头操控,在矿山、隧道等场景下难以适用。而其产品通过划定范围,无人机即可自主决策飞行路线,完成任务后返航。
为提升数据采集完整性,微分智飞在算法上做多项处理,包括对粉尘等干扰因素滤波。公司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清洗传感器原始数据,并结合毫米波雷达、超声波等不易受干扰传感器进行感知补全。
在AI决策系统方面,无人机采用感知-决策-执行闭环架构,结合端到端模型与传统模块化算法。通过主动采集数据迭代学习,持续提升性能与泛化性,同时用传统方法兜底以避免黑盒风险。
微分智飞产品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可根据客户需求配置不同传感器组合。公司将功能模块化,如定位模块、决策模块、融合模块等,实现灵活组合。
此外,公司突破分布式集群规划技术,实现多无人机协同作业。每台无人机可独立感知环境并自主决策,同时相互协作完成任务。
朱嘉认为,该技术未来可延展应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协调多个机器人共同完成搬运、生产等任务。他指出,微分智飞具备成长为系统方案供应商的潜力,在机器人集群中构建分布式操作系统。
2025年4月,高飞团队研究成果“解锁四旋翼的特技飞行潜能:自主特技飞行生成与执行”发表于《科学•机器人》(Science Robotics)期刊,并被首页大图介绍。该研究突破了空中机器人在动态密集环境下的大机动飞行难题。
目前,微分智飞主打P300和P150两款产品。P300适用于工业巡检和地貌勘探,具备更强载荷能力和更长续航时间;P150体积较小,适用于空间狭窄场景。
公司已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鹏城实验室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提供实验室建设方案。
高飞表示,公司未来将在三方面发力:拓展更多行业应用场景、完善产品线并打造开发者生态、探索海外市场。计划今年年底开启海外市场,通过灵活方式与合作伙伴共同拓展。
朱嘉认为,微分智飞已进入空中机器人1.0时代,未来将继续解锁更多场景,提升飞行稳定性及极端环境处理能力。
胡培培指出,如何在艰苦环境下实现高质量规划,结合大模型算法提升运动控制及集群通信能力,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
高飞表示,希望通过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系统,实现类生物特技飞行的全自主化作业。期待微分智飞推动传统工业智能化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朱嘉强调,具身智能载体不仅限于人形或四足机器人,它可以是汽车、无人机或其他形式设备,在未来具有广泛想象空间。
高飞表示,过去十多年已证明自己可成为合格学者,现在和未来将证明自己也能成为合格企业家。他专注于底层技术创新,致力于在飞行智能体方向打造新品类,希望在中国飞行机器人及具身智能发展史上留下深刻足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