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7月23日,证券类百亿私募数量为91家,相较于年初增加3家。按投资模式划分,其中量化私募42家,主观私募40家,主观+量化私募8家,另有1家未披露模式。
百亿量化私募数量首次超过主观私募,标志着私募行业格局发生重要变化。
深圳某私募FOF基金经理高伟表示,主观私募在百亿“阵营”中的节节败退,反映出近年来其在与量化私募竞争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2021年是私募行业的重要转折年。多只头部主观私募产品净值峰值仍停留在该年,例如“盈峰价值精选1号A类”、“石锋资产川流A期”、“相聚芒格火凤凰1号”等。
高伟指出,主观基金经理通常持仓集中于看好的一两个方向,市场主题行情见顶后,产品净值容易持续疲软。
2021年2月18日,贵州茅台盘中刷出2437.55元/股的历史新高后步入下行周期,消费板块亦持续低迷。Wind数据显示,中证消费指数自2021年2月18日盘中高点32504.28点以来,区间跌幅达51.78%。
同年12月3日,宁德时代盘中刷出371.87元/股的历史高点后股价回落,新能源板块亦从高位回落。Wind数据显示,中证新能指数自2021年11月1日盘中高点5128.19点以来,区间跌幅达61.87%。
在此背景下,不少重仓相关板块的私募产品净值出现大幅回撤,“撤离还是坚守”成为主观私募的难题。
2021年也是量化私募快速扩张的一年。国内量化私募总规模突破万亿元,百亿量化私募数量由10家增至26家,幻方量化管理规模一度突破千亿元。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21年有业绩展示的88家百亿私募平均收益为12.95%,其中百亿量化私募全部盈利,平均收益达19.32%。
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的评价体系因此发生变化,并在随后几年愈发明显。
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指出,量化基金的参与提升对主观私募最直接的影响是竞争压力增大,量化基金凭借交易速度快、策略容量大等优势,与主观私募在市场份额上形成竞争。
高伟表示,2021年许多主观私募管理规模扩张,若净值随后出现明显回撤并长时间难以修复,投资者体验将大打折扣。而量化私募产品表现突出,净值回撤相对较小,加剧投资者对主观私募的不满。
此后几年,主观私募受制于行情及赎回压力,净值难有起色。
在大级别主题行情落幕、新行情尚未启动的空档期,净值回撤原本是主观私募的常态。
但随着量化资金大规模进场,A股市场生态发生变化,主观私募原本的“打法”逐渐失效。
社交媒体上一则有关“那些曾经让你大亏的主观私募现在回本了吗?”的帖子评论区,不少网友表示持有的主观私募产品仍大幅亏损,汐泰、源乐晟、汉和、趣时等私募被提及。
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指出,量化基金的蓬勃发展带来显著挑战,主观私募投资难度提升,行业分化加剧。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243个交易日中有149个交易日A股总成交额超1万亿元,当年5月25日后151个交易日中,有129个交易日成交额超1万亿元。
虽然量化资金具体成交占比尚无定论,但其对A股市场的影响已是业内共识。
李春瑜表示,量化凭借高频交易优势提升市场流动性,促进价格发现效率,但也可能加剧短期波动,导致个股日内波动扩大。在交易生态方面,量化崛起压缩散户及游资生存空间,连板策略逐渐失效。此外,量化交易加速风格轮动节奏,热点切换更频繁。
界面新闻统计东财Choice概念板块从2018年1月至2025年7月期间5日涨幅排名变化的月度平均值发现,该指标从2018年的约20增长至2025年的约70,增幅达250%,说明市场轮动速度逐年加快。
身处其中的各类投资者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多位主观私募人士表示,近年来操作难度大幅提升。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指出,量化基金的增多压缩了主观私募超额收益空间,近五年主观类平均超额下降超50%。同时,调研驱动模式成本收益率下降,调研带来的增量资金效应显著减弱。
界面新闻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最近两年私募调研热情下降,2025年上半年累计调研次数同比减少约42.6%。
贺金龙还表示,量化基金的增量带来流动性结构重塑,定价效率提升与波动特征变化。市场定价快速反馈机制及波动率上升推进游资策略进化,平均持仓周期从5天以上缩短至3天以内,部分机构被迫增加算法交易使用率。
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小私募采取类似游资的超短策略,甚至可能是游资转型设立。在量化资金增多背景下,这些策略纷纷失效,净值出现大幅回撤。
量化基金崛起并非唯一影响因素,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也令主观私募研究难度上升。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A股共有5418只个股,其中1851只上市时间为2020年及以后,占比约34.16%。
广州某主观私募投资总监李智杰指出,新上市个股多为新兴行业,研究难度加大。
广东游资黄光耀表示,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导致市场一致性增强,热点板块资金迅速介入又迅速撤离,轮动节奏加快,交易难度上升。
某百亿量化私募人士表示,市场有效性增强导致节奏加快,所有人赚取超额收益的难度均在上升。
尽管面临挑战,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主观策略仍有优势。
李春瑜指出,主观投资在把握中长期趋势、信息获取、决策机制灵活性、结构性行情进攻性方面具备优势。
贺金龙表示,主观投资在处理非线性逻辑、舆情判断、政策解读、实地尽调、周期错配识别、困境反转识别等方面仍有优势,特定环境下可创造超额收益。
部分主观私募在量化基金高歌猛进背景下实现管理规模跃升。例如日斗投资据私募排排网数据,2024年管理规模从20-50亿元跃升至百亿元。
界面新闻统计显示,君之健投资新晋百亿私募,红筹投资、大朴资产、遂玖资产、磐泽资产等经调整后重返百亿行列。
同犇投资旗下产品净值快速修复,旗下4只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均超80%。“同犇智慧1号”净值从2021年2月高点5.123回撤超65%,但截至2025年7月4日累计净值回升至4.1304。
高伟分析称,同犇投资净值修复或得益于押中科技与新消费领域,说明看对方向对主观私募至关重要。
面对量化基金挑战,主观私募积极应对。不少私募引进量化人才,使用量化工具辅助投资决策,或开辟量化产品线。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底,主观+量化类百亿私募已有7家。
贺金龙指出,近五年头部主观私募量化辅助系统投入增长率超300%,基金经理转型量化比例超30%。
李春瑜认为,主观多头策略私募需解决重建投资者信任与策略迭代升级两大问题,需深化基本面研究、聚焦核心能力圈、提升组合灵活性。
贺金龙表示,未来3-5年市场或形成“量化主导流动性、主观深耕价值发现”的新平衡。主观私募可关注长周期产业传导与变迁,利用量化工具辅助验证假设,强化品牌与渠道优势,成为量化数据+产业认知+行为金融综合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