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股市今年成为全球最强劲的股市之一,韩国综合指数KOSPI年内累计上涨超3%,韩股总市值三年来首次重返2万亿美元大关。
仅在7月一个月内,外资净流入韩国股市就超过30亿美元,远超此前两个月的总和。
外资大量流入的背后,是韩国政府推动的公司治理改革,目标是削弱财阀家族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提升企业估值,增强中小股东权利,吸引全球投资者回流。
本月,韩国通过一项关键法律修正案,要求公司董事会成员对所有股东负法律责任,而不仅服务于控股大股东的利益。
接下来,改革将聚焦优化董事选举机制、减少库藏股比例等核心问题。韩国立法机构计划于8月4日对相关条款进行表决,重点措施包括引入“累积投票制”、限制大股东操控审计委员会权力等。
其中,“累积投票制”的引入具有突破性,股东在参与董事选举时,可将投票权集中投向特定候选人,中小股东因此有望改变以往被大股东主导的局面。
改革还限制大股东可提名的审计委员会成员数量,避免控股方“自我监督”的漏洞,使内部监督真正发挥制衡作用。
此外,虽然本轮《商法》修订案未正式涵盖强制注销库藏股,但总统李在明及其顾问团队已将其列为下一阶段改革重点,以打击大股东通过转让库藏股操控公司决策的做法。
上述举措被认为是韩国对中小股东的一轮制度性改革。从华尔街到伦敦,国际投资者纷纷关注这一转变,不少投资者认为韩国正试图复制日本经验。
此前,海外资金连续9个月减持韩国股票(截至今年4月),而如今已开始大举回流。仅在7月一个月内,外资净流入韩国股市超过30亿美元,远超此前两个月总和。
包括高盛、摩根大通、花旗、美银美林在内的多家全球投行策略师,自6月初以来已上调对韩国股市的评级。
李在明提出的“KOSPI 5000点”目标,也增强了外界对韩国政府解决所谓“韩国折价”问题的信心。
尽管改革方向明确,但遭遇大企业强烈反对。韩国商工会议所调查显示,77%的上市公司担心《商法》修订将影响业务发展。
李在明的高级顾问、国家事务企划委员会主席李汉柱表示,该政策应分阶段实施,以避免市场动荡。
Eugene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Seokkeun Ha指出,若目标是实现KOSPI 5000点,强制注销库藏股将是提升企业ROE与估值的关键。如果改革仅限于“未来新增库藏股”的注销要求,可能令市场失望。
安本投资总监Xin-Yao Ng警告:“股市情绪推动已见顶,接下来必须拿出真正的立法成果和企业自我改革,价值提升才能持续。”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