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2025直击:机器人互动升级,AI眼镜落地提速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现场,多家机器人企业展示了产品在多场景中的应用,吸引了大量观众互动体验。

智元机器人展台的一位观众表示:“我伸手它就转身给我拿可乐了!”其展示的机器人不仅能递饮料,还能拎花跳舞,展示了多样化动作能力。

宇树科技展台展示了人形机器人G1、四足机器人B2和Go2,与格斗比赛同款的机器人吸引了不少关注。

智平方的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爱宝)系列成为展区焦点,通过执行打冰淇淋、做咖啡、2X2码垛、打架子鼓等任务,展示了其多场景适应能力。智平方负责人表示,其自主研发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Alpha Brain是实现多任务操作的核心。

卓益得在展会期间宣布将推出新品“行者三号”双足人形机器人,并透露公司总部即将搬迁入驻张江机器人谷。卓益得创始人李清都表示,政策与资本推动行业进入“系统竞争”阶段,制造业劳动力结构变化催生巨大市场需求,技术迭代和场景深耕构建了全栈能力,增强了对未来规模化商用的信心。

侨银股份(002973.SZ)方面透露,公司正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合作,聚焦环卫作业、物业管理、家居三大应用场景,相关产品“可能今年年底陆陆续续就会出来了”。侨银股份总裁夏冠明表示,未来2-3年人形机器人生态将高速迭代,且速度会越来越快。

X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WAIC的规模明显扩大,各类AI终端纷纷亮相,包括众多机器人和AI眼镜产品,显示出AI落地应用的积极趋势。

阿里巴巴AI to C矩阵也亮相本届WAIC,其26日发布消息称,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已完成研发,预计年内正式发布。该眼镜深度融合阿里和支付宝生态,支持高德导航、支付宝支付、淘宝比价、飞猪商旅提醒等功能。

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终端业务负责人宋刚表示,AI眼镜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感官中枢”,将催生个人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最重要的个人移动入口。

不过,他也坦言,目前AI眼镜行业仍处于初期阶段,存在产品体验不够智能、续航时间短、舒适度与美观性不足等问题。

徐驰认为,未来眼镜将越来越轻巧,最终应像普通近视眼镜一样便于佩戴,但这一目标仍需技术迭代实现。他同时表示,当前原生多模态的AI能力正在不断增强,未来眼镜将能更清晰地“看”和“听”,并更高效地连接AI能力和生态内容。

中兴通讯终端业务宣布将依托上海在政策、算力、生态、应用及全球合作方面的综合优势,打造本地终端品牌,以AI手机为核心,进一步丰富AI终端产品矩阵。

中兴旗下努比亚Flip 2接入阶跃星辰多模态能力,努比亚与阶跃星辰还推动AI惠民应用,为努比亚Z70 Ultra带来一键执行助理功能,支持查社保等日常生活任务。中兴全新AI萌宠Mochi也在本次展会首次公开亮相。

教育科技企业网易有道展出了多款基于“子曰”大模型的应用产品,包括有道翻译、有道趣动屏、QAnything等软硬件产品。

网易有道方面表示,其多元化解决方案覆盖B端和C端教育场景,其中于今年2月推出的AI答疑笔SpaceOne是国内首款AI原生学习硬件,深度融合DeepSeek-R1推理模型与自研“子曰”模型,结合AI能力与教育知识库。

现场多位从业者表示,今年以来B端AI应用持续加速。滴普科技人士透露,公司在消费零售、制造、医疗及交通等行业已实现规模商业化落地,客户需求旺盛。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金渊明介绍,公司2023年初成立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小组,今年进一步成立更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公司在智能知识库建设、“AI+办公”、“AI+会议”、“AI+项目管理”、“AI+设计”、“AI+智能工厂”等领域开展多项探索,开发了多个智能体和AI工具箱,建成智能知识库并发布AI门户“五环Copilot”。公司计划进一步挖掘项目进度管理、费用管理、材料管理、智能设计、采购管理、施工管理等领域的AI应用场景。

中国电子云高级副总裁黄锋表示,2023至2024年只有部分头部行业客户尝试模型应用,而今年真正迎来AI应用爆发。中国电子云作为央企,已正式成立第三条产品线——AI产品线,致力于增强云数智产品与解决方案能力,服务国家关键行业。

26日,中国电子云正式发布全链路AI解决方案“中国电子云·新星”,提供多模态数据治理平台、模型开发平台、应用开发平台三大核心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