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氏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氏控股”)向北交所申请IPO,并收到问询函。公司拟募集资金3.34亿元,用于产业基地建设、品牌推广等项目。但其代工模式下的质量管控问题以及高营销低研发的运营结构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英氏控股成立于2014年,主营婴幼儿辅食,旗下拥有“英氏”“舒比奇”“伟灵格”“忆小口”等品牌,其中“英氏”近三年在婴幼儿辅食市场销量排名第一。2022—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3亿元、17.6亿元、19.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2.2亿元、2.1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3%至5.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4%至8117万元。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英氏控股选择上市作为战略突破口。目前,公司正协同保荐机构西部证券积极回复北交所审核问询函。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通过上市融资,英氏控股可在产能建设、品牌营销、研发投入等方面获得更强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英氏控股部分产品采用代工模式生产。2021—2023年上半年,代工模式收入分别为5.31亿元、6.96亿元、5.4亿元,占比分别为56.31%、53.68%、63.53%。虽然代工模式在婴幼儿辅食行业较为普遍,但也带来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难题。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英氏”品牌的产品投诉约144条,涉及米粉、磨牙棒、果泥等。
对此,英氏控股表示已建立“五共质量管理体系”,对受托生产商进行全流程质量管控,并在产品上市后进行抽检。
此外,公司高营销低研发的运营结构引发外界质疑。2022—2024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5.04%、34.26%、36.53%,远高于行业平均27.75%水平。2024年销售费用高达7.2亿元,其中平台推广费和佣金合计超4亿元。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英氏控股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552.98万元、921.24万元、1714.83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43%、0.52%、0.87%,不足1%,低于行业平均2.03%的水平。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指出,高销售费用虽能短期拉动营收,但平台推广成本攀升将压缩利润空间,而研发投入不足则可能影响产品创新,导致市场份额被具备研发优势的企业侵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