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成立的寻亲网站之一——中国寻亲网关停。
该网站2000年注册成立,至今已收集全国57055条走失人信息。
其运作方式为电子版电线杆子,寻亲者自行上传照片、姓名、丢失地点等信息,信息公示于首页。
若走失人被找到,管理员会删除相应信息。
这一完全免费、纯公益性质的网站未满25岁,突然发布停运公告。
尽管网站关停引发网友不满和讨论,但管理员表示仅为公司业务调整。
信息社会的时代更迭被视为网站关停的正常现象。
然而,寻亲网站关停引发较大社会反响。
在电脑尚未普及的年代,人们主要通过口耳相传或张贴寻人启事找人。
随着电脑普及,门户网站兴起,寻人启事开始通过网络传播。
宝贝回家、中国寻亲网、寻人网等相继出现。
宝贝回家截至2022年注册志愿者达38万人,帮助8567个家庭团圆,找回4312个被拐或走失儿童。
2014年央视《等着我》节目推出,寻亲关注度进一步提升。
节目三年帮助1100个家庭、1万人找到亲人。
此后,安徽卫视、湖南都市频道、广东电视台等相继推出类似节目。
进入自媒体时代后,短视频和社交媒体逐渐取代传统网站。
用户通过信息流刷到寻人告示或视频,获得高曝光。
网友积极参与评论区互动。
杨妞花2013年在网站登记寻亲信息,8年后通过抖音视频被堂妹发现才成功认亲。
相较之下,网站效率较低,中国寻亲网25年仅找到768人。
自媒体寻亲效率高、覆盖面广、门槛低,且可顺便成为网红,实现变现。
互联网寻亲赛道造就了一批知名KOL。
部分KOL因寻亲过程坎坷或故事有爆点而成名。
一些寻亲KOL家庭成员均开设账号,形成矩阵。
有KOL成立工作室、开直播电商公司,进行专业运营。
谢浩男一家首次直播销售额破1亿元,涨粉52万。
解清帅一家单日销售额达2500万至5000万元。
杨妞花单场销售额达750万至1000万元。
消费者出于同情心冲动下单,直播间成为小型亲情伦理综艺节目。
部分寻亲人通过表演获取流量,雷公雷武泽曾计划通过认亲大会涨粉。
儿子不愿配合导致双方断交,雷公随后注册电商品牌“雷公电母”。
真情实感与商业表演边界逐渐模糊。
假剧本、真骗子混杂其中,搅乱寻亲生态。
机构制造反转剧本刺激观众神经,寻亲、认亲、带货形成产业链。
部分平台出现用寻亲帖骗赞行为。
公众开始质疑寻亲是否为获取流量的手段。
不能否定所有寻亲者动机,部分人因流量关注获得经济支持。
孙海洋放弃餐馆,长期靠亲友接济,寻子过程花费超200万元。
雷公表示为寻子投入上百万。
部分寻亲收益用于支持寻亲事业,公众对带货行为持支持态度。
但也存在透支公众同情心问题,带货口碑崩塌影响整体信任。
公众关注疲软导致寻亲曝光度下降。
不会使用自媒体的寻亲人被边缘化。
算法筛选催泪剧本,资本打造吸金人设,真情与表演界限模糊。
直播间灯光亮起时,寻亲信息能否真正获得关注仍存疑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