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帝智驾测试揭示辅助驾驶技术局限

7 月 23 日,懂车帝与央视新闻联合开展的智驾碰撞测试结果公布。测试覆盖 36 款主流智能汽车,在高速和城市道路场景分别设置 15 个模拟科目,测试车辆在复杂交通环境下的应对能力。

测试结果显示,在高速场景中,36 款车累计测试 183 次,整体通过率仅为 24%。这意味着,在相对简单的高速公路上,四个危险场景中,就有三个系统无法处理。城市道路场景测试中,26 款车测试 233 次,通过率约为 44.2%,仍需驾驶员频繁接管。

测试科目设置针对日常驾驶中最常见的痛点场景,例如夜晚修路路段绕行、小区突发“鬼探头”、高架桥加塞等。懂车帝在一条临时封闭的 15 公里高速上,复刻了 9 个真实事故场景。

测试结果引发广泛讨论,特斯拉在高速和城区两个测试场景中均取得最佳成绩。特斯拉 CEO 马斯克转发相关测试结果后,事件进一步发酵。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回应表示,公司不关注排名,因为任何测试、排名都是相对的、短暂的,但对安全的要求没有上限。

尽管测试引发争议,但其核心意义在于科普“辅助驾驶 ≠ 自动驾驶”的理念。目前市面上所有辅助驾驶系统本质上都只是“辅助”,是驾驶者的帮手,而非可以完全托付生命的“司机”。

过去几年,市场宣传中频繁出现“遥遥领先”、“全国都能开”、“通勤零接管”等话术,拔高了公众对智能驾驶能力的期待。懂车帝的测试用数据揭示了当前技术的实际水平:所有在座的车辆目前都做不到完全自动驾驶。

辅助驾驶的发展背后有血和泪的教训。早在 2014 年,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曾组织国内最早的智能驾驶测试,参与者包括美团创始人王兴、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他们都签署了类似“生死状”的协议。

美国官方数据显示,从 2019 年到 2023 年 6 月,特斯拉汽车在开启 Autopilot 功能时共发生 736 起交通事故,至少导致 17 人死亡。

测试引发的争议主要集中在考题是否公平、测试场景是否全面、测试难度是否一致等方面。不同车辆在测试中面临的具体危险程度存在差异,例如“消失的前车”场景中,测试距离不一致可能影响结果。

排行榜虽传播迅速,但容易将安全问题简化为品牌竞争。懂车帝在公布成绩时未采用数字排名,仅按通过率排序,但争议仍在持续。

尽管存在争议,懂车帝测试在第三方评测中已属国内顶尖水平。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用户建立客观认知,找到与智能驾驶系统正确相处的模式。

正确使用辅助驾驶的姿势是:信任,但保持警惕。驾驶者必须时刻关注路况,准备接管。智能汽车与驾驶者的关系类似于骑手与马,骑手需感知马的状态和周围环境,把握介入时机。

我们正生活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智能驾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不能因一次测试否定其进步,但更需认清当前技术的局限,建立新的信任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