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现北魏时期《皇帝北巡之碑》石刻

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野外调查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乌兰察布市文物部门组成的联合普查队,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白音朝克图镇境内发现一处汉文石刻。

该石刻顶部为篆书“皇帝北巡之碑”,刻于一块独立花岗岩巨石上,字迹分布在高2.6米、宽1.9米范围内。尽管石面剥蚀严重,但夹杂玄武岩部分保存有“代”“一月”“诸国子西域商”“驰逐极娱”“光烈祖”“圣弘迈”“莫弗”等50余字,其中“莫弗”一词出现不少于7次。

“莫弗”是我国北方民族东胡系各族部落首领称号。碑刻未见朝代、年号、人名、地名等断代依据。普查队与内蒙古大学专家组合作,结合书法风格、“莫弗”一词使用年代及地理位置关系,初步判定其为北魏时期纪功刻石。

经分析,《北巡碑》内容与道武帝天兴二年(399年)北征高车所刻《薄山纪功碑》高度相似。史书记载,该年正月,道武帝从平城出发北巡,分东、西两路对高车部族发起军事行动,东路为主力,中路由道武帝亲自率领,西路由拓跋仪统领。

此次北征俘获近四十部落,人口近10万,牲畜近200万头,以及大量物资。二月,魏军返回漠南,于牛川大猎并在薄山刻石记功。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完成《北巡碑》数字化扫描与拓片记录,正组织专家实地调研论证,并开展相关学术研究与鉴定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