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腾讯发布国内首个模块化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提供多模态感知模型、规划大模型及感知行动联合大模型,助力机器人厂商提升软硬件协同能力。
腾讯首席科学家、RoboticsX实验室主任张正友表示,该平台相当于提供机器人的右脑、左脑和小脑,机器人厂商可根据需求接入相关能力,提升整体智能水平。他指出,当前机器人行业在软硬件协同方面仍存在短板,腾讯希望通过开放平台帮助行业提升发展效率。
张正友在采访中提到,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头掉了仍继续跑”的现象反映了当前感知与行动联合能力的不足,但行业进步迅速,未来有望实现更高程度的自主运行。在Tairos平台演示中,宇树机器人G1可理解“走到我身边”指令并自主规划路径完成任务,展现了智能交互的新进展。
他还强调,机器人仍需在力感知、触觉感知等方面持续进化。例如在地面结冰等复杂环境中,仅靠视觉无法应对,需依赖传感器的力感知能力进行快速调整。
目前机器人硬件能力提升速度超过软件能力,而具身智能的软件研发门槛较高,尤其对初创企业而言难度较大。张正友指出,腾讯致力于补齐软件短板,而非开发机器人本体,旨在推动行业形成更完善的生态。
在机器人形态方面,张正友认为双足人形并非唯一方向。他指出,当前人居环境以平地为主,双足效率相对较低,探索更高效、理想的机器人形态是未来重点。
腾讯RoboticsX实验室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推出多款机器人原型,包括四足机器人Max、轮腿式机器人Ollie、灵巧手TRX-Hand、机械臂TRX-Arm及人居环境机器人原型“小五”等。其中“小五”具备抱扶老人、取快递、避障推轮椅等功能,主要面向智慧养老场景。
张正友强调,复杂人居环境是机器人技术应用的重要方向,但该场景的安全性与鲁棒性要求极高。实验室通过高难度场景驱动技术研究,而非单纯以产品化为导向。
针对仿真环境与模型能力的挑战,张正友指出,触觉仿真的空间分辨率尚无法达到人类水平,机器人对3D世界的认知仍需突破。他呼吁行业协同攻关,共同推动具身智能发展。
张正友认为,公众对机器人技术的热情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尽管部分企业可能因技术不成熟而面临挑战,但这是技术演进的必经过程。腾讯将持续优化模型能力与仿真环境,助力行业生态建设。
张正友表示,具身智能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通过现有能力推动行业生态完善,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