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科技布局商用车智能化与具身智能新赛道

智能辅助驾驶公司知行科技近日收到某头部自主品牌合计9款商业物流车的平台化定点函。

与此前的乘用车客户定点相比,此次商用车领域项目合作更具标志性意义,标志着公司正式开启商用车智能化市场的新征程。

7月,知行科技宣布将与地瓜机器人携手,打造基于地瓜机器人RDK S100P智能计算平台的机器人控制器iRC100,旨在为客户提供更加成熟可靠的软硬一体化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这也标志着在具身智能快速崛起、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加速的背景下,智能辅助驾驶产业链上下游正在展开深度协同,将机器人软硬件视为关键赛道。

商用车是生产资料,产品类型多、场景丰富、工况复杂。知行科技此次拿下定点的9款商业物流车包括面包车、轻型卡车两大类车型,数种不同车款,动力性能、车身造型和尺寸差异较大。

强制性国家标准《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已完成起草并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该标准将替代现行国标GB/T 39901-2021,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

与现行标准相比,该标准由推荐性转为强制性,适用范围有所扩大,要求“M1和N1类汽车应装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M1类汽车”指至少具有四个车轮或三个车轮,总质量超过1吨,核载人数不超过9人的载客汽车。“N1类汽车”指总质量不超过3.5吨的载货汽车,主要以盲窗式厢式面包车和微型载货车为主。

AEBS将从推荐性标准转变为强制性标准,商用车即将迎来AEBS强制标配的全新时代。

新标准在技术指标上全面对标国际UN-R152法规,并考虑中国道路环境复杂性,要求系统在20至60km/h速度区间内能识别并应对行人、自行车、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等弱势道路使用者,具备快速响应能力。

夜间及低能见度环境测试成为必选项,系统误触发率需低于0.1%(现行标准为1%)。

AEBS全称“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是一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能有效减少因驾驶员走神、疲劳驾驶等原因引发的追尾、碰撞事故。

它通过雷达测出与前方车辆或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利用数据分析模块进行比较,一旦发现小于安全距离时,汽车将自动紧急刹车或减速,保障生命安全。

由于AEBS能有效减少碰撞事故发生率,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2019-2024年间陆续通过了相关强制法规。

在智能化下半场,商用车行业也在依托AI、5G与高精度传感技术,重塑物流运输、城市服务与工业生产的效率边界。

事实上,在商用车领域,AEBS作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中的一个重要主动安全功能,其价值已逐渐显现。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数据,超过90%的严重撞车事故主要原因是驾驶员失误。Euro NCAP研究显示,安装AEBS的车辆可减少38%追尾事故、20-25%致命撞车事故、25-30%受伤的可能性。

目前我国AEBS整体装配率仍处低位,商用车各细分领域装配率差异大。以N1类轻型载货车为例,其AEBS渗透率不足5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根据此前经验,每次类似的新国标强制实行,都为相关产业链公司打开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强制性国家标准与行业技术规范陆续落地,AEBS产业链正有待爆发。

据悉,知行科技收到的9款商业物流车定点函将通过标配iFC 3.0前视一体机提供包括AEB在内的软硬一体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过去多车型往往意味着大量适配工作,但知行科技凭借硬件设计制造、底层软件、上层感知决策算法的全栈自研能力,获得了更高的“自由度”。

得益于标定参数平台化、软件架构平台化等平台化开发能力,iFC 3.0不仅用同一套硬件适配9款车型,还用同一套软件架构满足面包车系列和轻卡系列的功能要求,极大节约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具身智能与智能辅助驾驶在系统框架与技术架构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此前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科学家、现它石智航CEO陈亦伦曾指出,具身智能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同宗同源,自动驾驶是具身智能的关键子任务,代表移动和导航能力。

自动驾驶中“AI需定义在4D时空而非2D图像内”的理念、对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能力边界的判断,以及工程化能力等,都可延续或迁移至具身智能领域。

具身智能的诸多工程实践甚至能直接复用自动驾驶系统的成果。

3月,知行科技宣布成立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并强调将依托公司技术和产业基础,利用机器人与自动驾驶系统在视觉感知、多模态交互等方面的技术通用性,聚焦机器人技术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链条布局。

7月,知行科技再次官宣将与地瓜机器人携手打造机器人控制器iRC100,由旗下艾摩星机器人落地推进。

这标志着艾摩星机器人在完成并购小工匠机器人、自研充电机器人完成全链路功能验证之后,又将业务拓展至具身智能主控制器领域,快速构建起核心部件和应用端双线并进的具身智能产品战略布局。

在机器人系统中,控制器是核心部件,既是各类关节、执行器、传感器的协调者,也是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核心。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控制器作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之一,目前其成本占整机比例高达20%-25%。而在人形机器人中,为满足低延迟、高协同的控制需求,其用量更是远超传统工业机器人。

控制器的能力边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机器人智能的上限。

路径规划、速度调整、动态响应,每一个动作的流畅与否,背后都依赖控制器对指令的高速运算与执行。

在一些要求高精度的任务中,如打磨、装配、夹取等,控制器还需接入力觉、视觉等多模态传感器,并实时调整输出,以应对环境变化。

相比传统以示教器为主的操作方式,如今的控制器支持离线编程,甚至开放Python、C++等高级语言接口。

复杂逻辑的定制、人机交互的扩展、个性化功能的二次开发变得更加高效灵活,也成为国产机器人厂商提升附加值的重要突破口。

当下具身智能机器人仍处于爆发前夜,在「大脑」层面,行业尚未建立技术共识或标准答案。

工程能力反而成为竞争焦点,而对于拥有车规级量产经验的辅助驾驶供应商来说,或许更有机会率先将产品送进实际场景。

从商用车智能化推进到具身智能领域的积极探索,知行科技的新业务双线布局清晰可见。

其意义不仅在于业务版图的拓宽,更是知行科技一次自我验证。借力其在乘用车产品中积累的技术闭环,在新的领域打开局面,将是其新征程上值得关注的技术实践。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