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以模型驱动为核心,加快构建具身智能全链条技术自主创新体系,重点支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具身语料、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并按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30%、不超过5000万元的支持。
该方案提出,到2027年,上海市将在具身模型、具身语料等领域实现不少于20项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建设不少于4个具身智能高质量孵化器,推动百家行业骨干企业集聚、百大创新应用场景落地与百件国际领先产品推广,实现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在模型创新驱动方面,方案提出五大重点任务。一是攻关感知决策模型,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构建一体化的具身智能大模型能力,提升实时交互、自主学习等核心能力。二是攻关运动控制模型,支持本体机器人企业与基础模型企业联合,构建通用运动控制体系,提升灵巧操控与自适应能力。三是攻关具身协同技术,提升上下肢、手眼、脑身协同水平,突破自主作业与异构协同技术。四是发展具身语料技术,依托市级语料平台,联合多方建设大规模语料库,对购买语料服务产品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年的语料券支持。五是研发自主操作系统,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发多模态数据融合处理技术,推动在工业制造、物流配送、商业服务等领域试点应用。
方案还提出打造五大公共平台,包括算力平台、数字孪生实训场、中试平台、投资平台和租赁平台。其中,对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按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50%、不超过2000万元支持;对达到一定算力租用规模的具身智能企业,给予最高4000万元/年的算力券支持。
在应用示范方面,方案聚焦物流装配、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康养、家政服务五大领域。其中,对产业创新融合示范应用项目,按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20%、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物流装配方面,支持开展快递分拣、仓储搬运、末端配送等环节的应用建设;工业制造方面,支持在装配、巡检、应急、物料搬运等制造环节应用具身智能;商业零售方面,支持在商超、展馆、机场、园区等空间部署多场景应用;医疗康养方面,支持研发多模态感知、柔顺运动和场景自适应决策能力的医疗、护理机器人;家政服务方面,支持在居家清洁、膳食辅助、情感陪伴、安全看护等场景落地应用。
方案强调群链协同发展,提出研制核心零部件、开发终端产品、做优做强优质企业、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四大任务。在核心零部件方面,推动关节模组、智能传感器、视觉相机等高价值零部件企业研发生产基地在沪落地;在终端产品方面,支持公版机研发,推动量产进程;在企业培育方面,对销售或租赁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企业,根据合同额按规定给予最高5%、不超过500万元奖励;在产业集群方面,以浦东张江为核心承载区,打造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具身机器人产业集群,并强化与长三角区域产业协同。
在生态建设方面,方案提出强化开源创新、完善标准体系、保障安全伦理、加快人才引育、深化开放合作五大举措。其中,对开源社区、开源产品按规定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主导标准制修订项目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通过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结构,确保具身智能在复杂交互中符合安全约束和人类价值观;推动建立“产学研”联动的订单式培养机制,建设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依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平台,构建全球合作网络,支持本土企业与国际顶尖组织开展项目合作。
方案指出,文件自2025年7月28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8年7月27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