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信咨询针对高线城市的外卖高频消费者开展专项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外卖价格战导致堂食客流显著下降,75%的被调查者曾因外卖更便宜而放弃堂食。
调研显示,7月以来80%被调查者的就餐方式发生明显改变,44%的被调查者近期外卖就餐频次增加,堂食就餐频次降低。75%的被调查者曾有“因外卖更便宜而放弃堂食”的情况。86%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发现常去的餐厅外卖价格比堂食便宜时,更倾向于选择“改点外卖”。
与此同时,半数被调查者认同“补贴后的外卖价格更加接近正常价格”,他们认为“没人会做亏本的买卖,在当前的外卖价格下,商家仍然是有利润的”。超六成被调查者认为,“即使补贴结束,外卖的价格也应长期维持在当前价格水平”。外卖价格战强化了低价消费心智,行业价格锚点被拉低。
而在“低价即常态”的消费心理下,86%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未来外卖价格回升,他们会选择降低外卖消费频次,寻找更加便宜的餐品。这意味着随着未来补贴的减少,外卖订单规模存在较大萎缩风险。此外,仅有15%的被调查者会在外卖价格回升后仍然选择购买原来的商品。
调研提示,随着外卖价格的回升,商户原本的消费客群会面临流失风险,应尽快调整经营模式适应行业新价格带。
近期,多位专家也呼吁,外卖平台的竞争造成价格扭曲,冲击正常市场秩序,需努力优化相关政策与监管。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黄浩认为,补贴大战带来的低价竞争打破了原有的竞争平衡,带来价格体系的混乱。经济学家贾康也撰文指出,总体看,补贴大战没有赢家,餐饮行业很可能要因此面临进入量价俱损周期的威胁,这是需要全行业引起重视并理性地加以防范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