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驾技术获跨国车企认可

某汽车资讯平台发布的智能辅助驾驶模拟测试视频引发争议,特斯拉两款车型表现较好,国内品牌车型表现不佳。部分舆论出现盲目否定中国智能驾驶技术的现象。

媒体或第三方机构进行智能驾驶测试应具备科学严谨性和公信力。智能驾驶测试涉及算法边界、物理极限、反应时延、感知逻辑、冗余机制等多维因素,测试设计应符合公认的评价标准、科学的容错参数和严谨的测试环境。该平台测试采用自定义标准,缺乏CMA或CNAS资质机构的认证,影响测试结果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我国智能驾驶技术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推动下,经历快速迭代与突破。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进入市场规模化应用阶段,人机交互等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L2级乘用车新车渗透率达57.3%,在智能化领域形成领先优势。

搭载量是衡量企业技术和量产能力的重要指标。截至2024年底,城市NOA搭载量前三名分别为Momenta、华为和元戎启行。宝马于2025年7月宣布与Momenta合作,开发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方案;奔驰通过参股Momenta,在中国市场推出城区导航辅助驾驶服务;奥迪也将华为、Momenta和酷睿程纳入供应商体系。三大豪华车品牌在中国市场普遍采用中国智驾方案,凸显中国方案的竞争力。

除豪华品牌外,日系丰田、本田、日产均与Momenta建立合作,引入其智能驾驶技术。多家本土智驾企业凭借技术实力,进入跨国车企合作名单,在智能驾驶赛道持续扩展市场。

中国企业在智驾关键硬件方面也实现对外输出。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已将激光雷达出口至欧美车企和机器人公司。目前中国激光雷达品牌在全球市场占比超过六成。

尽管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取得领先优势,但现实中驾驶场景复杂且边缘场景难以穷尽,智能辅助驾驶从“能用”到“好用”仍需突破技术瓶颈。当前市场上的“智驾”系统尚未实现完全自动驾驶,驾驶人仍为最终责任主体。

作为人工智能在汽车和交通领域的实际应用,智能驾驶是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汽车产业未来战略制高点的关键。在向更高级别自动驾驶(L3级及以上)演进过程中,智能辅助驾驶阶段积累的技术、数据和经验至关重要。不能因一次不专业的测试结果妄自菲薄,也不能因他人无脑吹捧盲目自信,应保持清醒认知和战略定力,通过智能化巩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