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蔚来、特斯拉等巨头加码下沉汽车市场布局

最近,下沉市场成为各路汽车品牌争夺的新焦点,其战略地位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汽-大众通过“厂店分离、车间共享”模式,签约75家新经销商覆盖68个市县,将建店周期缩短至36天。

丰田与“久车GO”平台合作,将卡罗拉1.2T车型的年度包销权授予该平台,开发县域市场潜力。

奔驰、宝马、奥迪作为豪华品牌代表,通过优化渠道网络和轻量化模式,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

蔚来推出子品牌“萤火虫”,定位10万-20万元价格区间,主打下沉市场,首款车型起售价11.98万元;并通过“百城繁星计划”,计划覆盖所有四线城市。

特斯拉首次入选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目录,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一款代号为E80的新车型,预计起售价14万元,仅为Model 3的一半,定位下沉市场和年轻人首款特斯拉车型。

极氪、小米虽未专门推出下沉市场车型,但在销售服务领域制定了专门的商务合作伙伴计划,给予下沉市场充分关注。

途虎、天猫、京东也加大了对下沉市场的补贴力度,纷纷将扩张步伐转向这片往日的边缘市场。

下沉市场主要指三线及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覆盖人口约8.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3%以上,2024年消费规模超17万亿元,占全国消费总量的近六成。

下沉市场体量庞大,但地域广阔,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户均汽车保有量相对较低。数据显示,当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时,汽车消费将显著增长,而2024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4万元,下沉市场开发时机趋于成熟。

然而,下沉市场的开发仍面临挑战。地域广阔导致“资金密度”较低,难以形成聚集效应,不符合现有授权体系和连锁体系的运营要求。

传统4S店授权体系要求专营,不能混营,而下沉市场难以支撑高成本的4S店运营模式。主机厂不承认“二级网点”为授权店,主要因其在硬件建设方面不符合CI识别体系规定。

养车连锁在下沉市场也面临类似问题,服务半径内可服务对象稀少,客单价难以提升,总体营收有限,利润不足以支撑日常运营。

基础设施方面,低线级城市的交通、电力、网络等尚不完善,投资人需在电力、消防、环保、用水等方面付出更多成本。

面对消费意愿仍有但消费能力不足的现实,整车企业推出低价车型,服务企业推行“轻量化”网络,降低建店门槛。

不过,目前布点模式仍停留在“卡点”阶段,在低线级城市难以形成聚集效应,运营支出仍需持续盈利能力支撑。

传统二网模式虽适应市场环境,但品牌宣传效果有限,且仍为“卡点”布局。

针对整车销售,可采取积极的网上宣传结合定期巡回展示,成本远低于单独建店。

根据经验,除非价格更优惠或为直营二网,多数消费者仍倾向于前往一网购车,毕竟购车为大额支出。

对于养车连锁,下沉市场需进行业务重构,以城市中心店+上门服务的模式开展。

业务重构将作业内容分为完全、部分和不可控三类。例如常规保养、美容、精品加装等为完全可控业务,适合网上预约+上门服务,规划得当即可形成规模效应。

建店也可采用区域综合店+专项特色店+社区便利店的模式,类似于医院分级诊疗体系,避免所有网点都建成高成本综合店。

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需采用不同的运营策略,原先在高线级城市成功的模式可能并不适用于低线级城市。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