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季度,大部分头部餐饮企业发布盈利预告。尽管面临外卖大战与新规压力,多数巨头仍实现良好业绩。
百胜中国二季度总收入达28亿美元,同比增长4%;净利润2.25亿美元。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至58亿美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0%至7.03亿美元。
瑞幸二季度总收入达123.6亿元,同比增长47.1%;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44%。星巴克中国营收同比增长5%至7.9亿美元,连续三个季度增长。
麦当劳指出中国市场的运营改善,国际特许市场同店销售额增长5.6%,中国市场表现突出。小菜园、绿茶餐厅、煌上煌、锅圈食汇、味千拉面等亦陆续发布盈利预告。
但也有部分品牌陷入困境。呷哺呷哺上半年净亏损0.8亿至1.0亿元,西安饮食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4800万至6000万元。全聚德净利润同比下跌62.51%-52.28%,仅为1100万元至1400万元。
外卖大战中,百胜与瑞幸成为赢家。瑞幸外卖订单比例首次超过30%,百胜中国外卖销售同比增长22%,占餐厅收入45%。肯德基外卖增长25%,客单价同比上涨1%;必胜客外卖增长15%,占餐厅收入43%。
头部品牌能在价格战中保住利润,主要因品类优势、规模议价权与成本控制力。快餐、茶咖品类因出餐快、标准化高、毛利率可观,成为外卖补贴重点。百胜等大企业通常能争取更高比例的平台补贴。
此外,外卖补贴带来新用户增长。瑞幸月均交易用户达9169.7万人,其中新用户超2870万,占比近32%。
多家头部品牌实现同店销售回升。星巴克同店销售额增长2%,为一年半来首次回升。瑞幸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增长13.4%。麦当劳国际特许市场同店销售增长5.6%,中国市场的鸡肉产品表现突出。
百胜中国同店销售额增长1%,为2024年后首次转正。肯德基“疯辣鸡腿堡”带动系列产品销售增长超30%。
下沉市场成为头部品牌获取增量的战略要地。肯德基已进入2430座城市,必胜客覆盖超900个城市。必胜客WOW模式进入10个新城市,同店交易量增长17%。
肯悦咖啡扩展至1300家门店,新增约300家,上半年上新30多款产品,门店目标提升至1700家。星巴克中国新进入17个县级市场,新开门店两年内贡献高于均值的同店销售。
麦当劳以日均新开超2店的速度扩张,50%餐厅分布在三至五线城市。计划2028年实现万店目标,并将进驻宁夏和青海,完成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全覆盖。
老字号品牌面临增长困境。全聚德、西安饮食等受消费降级与政策误伤影响,生存空间被压缩。全聚德尝试多方向探索,如开设主题餐厅、触达外地游客、推出烤鸭零食,但未能根本缓解困境。
西安饮食提出年轻化、白领化、轻食化等战略方向,但转型缓慢。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其亏损主因是经营模式僵化,未能适应市场变化,导致品牌失去年轻消费者支持。
老字号依赖旅游客源,旅游旺季带来大量客流,但淡季客流锐减冲击业绩。2024年华北地区贡献全聚德75.31%营收,区域集中度过高暴露风险。
2025年上半年,餐饮品牌在“外卖补贴”与“消费分级”冲击下激烈竞争。头部品牌持续开拓新战场,将规模优势转为成本优势。餐饮人面临“再造”任务:再造效率、场景、与当下消费者的情感连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