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领域,头部集中效应显著,增量市场趋向饱和,行业主旋律加速转向存量资产的“运营增值”。这一趋势推动城市转型浪潮,大量城市资产、空间亟待盘活。商业企业需从单一运营向全周期资产管理升级。
“大资管”时代,整合多元业务链条、以创新商业运营对接城市转型需求成为商管企业突破增量困局的关键命题。
城市转型关乎人口、产业结构、消费理念、空间功能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系统性变革。碧桂园商管集团响应主旋律,率先布局多层级市场,以精细化运营驱动发展。总裁刘晨言认为,商管企业必须以前瞻性战略洞见城市转型趋势,以运营创新能力破解存量难题。
01
工业遗存商业活化:从「世界工厂」向「潮流秀场」蜕变。
随着城市更新进程推进,东莞大量老旧物业、厂房退出历史舞台,工业遗存商业活化催生新的增长极。碧桂园商管集团旗下东莞33小镇正是这一浪潮下的示范案例。
项目位于东莞东城街道核心商圈,前身是乌石岗工业区,曾是三星、诺基亚、索尼、飞利浦等知名品牌工厂聚集地。项目保留红砖外墙、厂房连廊等历史痕迹,注入商业内容,成为面向Z世代的“城市潮趣乐享PARK”。
改造后,项目植入东莞市28个镇4个街区不同文化特色的艺术装置及涂鸦,串联厂房形成七大主题模块化空间,打造沉浸式场景体验。
项目继承东莞工业文化底蕴,结合夜市烟火、青年潮流等文化,注入全新商业活力,滋养出非标商业独特的在地文化魅力。华南美术馆、ZONE-C艺术空间等文化载体扎根于此,借力“33-LAB”打造年轻力主题活动。
项目先后获得广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园、首批文艺两新聚集区、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等多项荣誉。
赢商网观察指出,东莞33小镇成功保留工业特质,满足当地消费者潮流个性表达,为非标商业提供有力注解。
02
城市转型体验需求释放:公园式Mall重构高情绪价值商业空间。
消费者渴望逃离钢筋水泥,回归生活松弛感,公园式商业缺口打开。碧桂园商管集团提出商业空间从“功能载体”转向“情绪容器”的运营思路。
基于对当地消费者追求个性表达、热衷社交互动、拥抱多元生活需求的洞察,提出“新体验公园式购物社交中心”概念,打造东莞大朗首个公园式家庭体验商业项目——里悦里购物中心。
项目位于东莞松朗片区核心商圈,定位“家庭品质生活中心”,辐射超百万常住人口,连接周边住宅,形成多维消费圈。
项目通过商业IP构建“有购物功能的愉悦社交空间”。碧桂园商管集团携手国内知名设计公司定制原创IP角色“LILY”,融入空间美学设计、艺术性美陈、沉浸式场景营造。
项目生态空间塑造“疗愈系场所体验”,成为周边产业白领的“精神舒缓地”和年轻家庭的“生活粘合剂”,重塑片区商业新格局。
项目验证了碧桂园商管集团在商业创新领域的前沿触觉与卓越运营执行力。
03
深耕下沉市场重点区域,撬动县域经济新蓝海。
中国下沉市场带动县域经济崛起。星巴克、蜜雪冰城、肯德基等品牌纷纷布局县域市场。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县域餐饮消费订单量占比达35%,同比增长42%。
《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5》显示,2024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超200亿元的县域达44个,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的县域63个。
碧桂园商管集团确信,县域市场并非低端市场,而是品质化、差异化、体验感的新蓝海。下沉市场需结合当地消费习惯定制精细化运营模式。
基于此,碧桂园商管集团在南苏州打造首个场景式商业综合体——苏州盛泽凤凰荟,锁定产业人口品质消费升级需求。
项目引入40%区域首进品牌,采用“一店一策”策略,强化项目与品牌粘性,打破县域商业同质化困局。
项目验证了碧桂园商管集团以精准定位破需求瓶颈、资源整合降运营成本、文化赋能塑差异竞争力的核心能力。
城市转型仍在深化,东莞33小镇、东莞大朗里悦里、苏州盛泽凤凰荟的创新运营并非个案。
碧桂园商管集团表示,未来将坚持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协同发展,深化政企合作,聚焦城市存量资产经营盘活与增值。
碧桂园商管集团深耕珠三角、长三角等核心经济圈,目前运营管理资产面积超300万平方米,涵盖50+个项目。
刘晨言透露,集团将住房租赁板块纳入重点发展方向。“碧家公寓”已覆盖全国20多个城市。
多元业态矩阵与全链条专业服务结合,是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有效策略,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增强品牌竞争力。
赢商大数据监测显示,2024年新开业项目数量、体量创新低,但存量调改重开项目达90+个,占全年开业数量超两成。
碧桂园商管集团凭借资产盘活战略及品牌管理能力,走出差异化路径,为行业提供优秀答卷。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